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蛋糕店主猥亵女童”谣言事件舆情研究

2023-08-30 16:48:38 来源:法治网舆情中心
分享:
-标准+

编者按

近日,网传江苏无锡“三岁女童被蛋糕店店主猥亵,警方不立案”的新闻冲上热搜,引发舆论热议。7月11日,江苏无锡警方发布通报回应称,未发现女童被人猥亵,对该起报警不予立案。这份八百余字的通报迅速扭转舆论态势,获得舆论充分认可。法治网舆情中心详细拆解无锡警方通报的成功之处,为各地警方应对此类舆情提供参考。

01 爆发:母亲曝光三岁女童被猥亵刺激网民情感

2023年5月起,名为“受害人无锡3岁半”“无锡三周岁女童被weixie”的账号在抖音、微博等平台发布百余条视频、网帖称,其是名单亲妈妈,3岁女儿被隔壁蛋糕店老板多次猥亵,但因蛋糕店内摄像头录像有“缺失”,证据不足,警方不予立案。该用户在多篇帖文中质问“警方为什么不立案”,并恳求网民对其声援,“还孩子一个公道”。相关信息经网络传播后,“女童”“猥亵”“不立案”等关键词叠加,网民的同情心、正义感被广泛调动,“为无锡蛋糕店女孩发声”“严惩蛋糕店主”等内容充斥评论区。

回溯网帖及视频发现,事件起始于今年3月29日,潘某洁在给女儿洗澡时发现异样,询问后猜测女儿于3月28日被隔壁蛋糕店主猥亵,随即报警。警方初步调查后因证据不足未予立案。4月6日和4月18日,潘某洁两次带女儿去医院就诊;4月20日,潘某洁再次报警,警方对蛋糕店监控视频等证据排查后,于4月26日出具不予立案通知书。但是,潘某洁不接受警方调查结果,指出监控视频有缺失,坚持要求警方立案。

02 乱象:同情、愤怒、暴力充斥舆论场

自5月起,潘某洁频繁地在多个网络平台发布信息表达诉求。据统计,其抖音账号之一“受害人无锡3岁半”先后发布超88个维权视频,点赞数破百万,粉丝群也达8个。5月27日,潘某洁因警方不立案跳楼被救下的图片信息在网络流传,加剧舆情发酵。之后,不断有网民转发潘某洁的维权信息,并在评论中表达相信潘某洁、声援“受害女童”等观点。

与此同时,蛋糕店主汤某深陷舆论旋涡。汤某在5月28日手持身份证发布澄清视频,并贴出3月26日至30日往返湖北老家的车票和车站视频监控截图,但潘某洁后又改口称事发时间可能是3月20日至25日。随着蛋糕店主个人信息被曝光,其电话、短信被恶意信息打爆,甚至有人冲到店里进行质问,扬言要送花圈、砍人等。

03 反转:警方通报“不存在猥亵行为”获认可

7月10日,多名网络大V下场声援潘某洁,要求警方立案,或是查清受害女童受伤的成因。据统计,仅微博平台,百万粉丝级以上的大V近30人,包括“@风水智语”(粉丝1191.6万)、“@宋祖德”(粉丝391.7万)、“@殷世航77”(粉丝359.3万)等。当日,“#无锡女童#”登上微博热搜榜,“无锡3岁女孩”登上抖音热榜,舆情急速升温。

面对巨大的舆情压力,7月11日,无锡市公安局发布通报,详述调查过程,包括DNA检测、肛裂原因排除、视频监控核查、心理学家判定等内容。通报全文800余字,逻辑清晰、内容详实,“不存在猥亵行为”这一结论获得舆论认可,“#警方通报无锡3岁女童事件调查结果#”等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近6亿。至此,舆情反转,多数网民指责潘某洁虚构事实、利用女儿造谣污蔑,呼吁依法对其严惩。

04 尾声:反诉进展不清、诈捐疑云未明

尽管事件真相被澄清,但衍生舆情仍然不断。另据指尖新闻、九派新闻等报道,有网民质疑潘某洁网络诈捐,称其建了八个群,收到募捐金额已达到百万,更有网民发布截图称自己捐款6000元。警方通报出来后,潘某洁直接解散了群,拉黑了捐款的网民。目前,潘某洁未回应此事。在其社交账号评论区也有不少网民留言索要捐款。对于网传潘某洁利用粉丝群“诈捐百万”相关信息,无锡警方表示已掌握情况,会秉公执法。另据媒体报道,蛋糕店主已反诉潘某洁侵权,要求公开道歉恢复名誉。

7月16日,《南方周末》报道回溯该事件过程,潘某洁回应称不存在“诈捐”。根据潘某洁提供的截图,过去3个月来,曾有部分网友通过微信或支付宝向她转账。在微信端,潘某洁未接收转账;支付宝端,6月23日她退还了一笔100元的转账,7月14日,她又把其余转账的金额退了回去。截至7月27日12时,关于该事件衍生舆情的调查和司法流程仍不明朗。

舆情解析

1.“小作文”“小视频”是引燃点,对舆论认知进行塑形

此次舆情又是一起当事人利用“小作文”“小视频”鼓动舆论风暴最终被证伪的反转事件。究竟“小作文”“小视频”有何魔力,能够裹挟全网舆论?以此次事件为例,身份标签、真假嫁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潘某洁的帖文中,“单亲妈妈”“三岁半幼女”等身份标签引人同情,加之猥亵这一行为被公众深恶痛绝,多种情绪交错形成舆论共情。之后,她连续发布百余条视频和网帖,不断增加曝光度,但其中很多内容存在嫁接编造和误导舆论之嫌。如一条其带女儿大闹蛋糕店的视频中,加入“很疼,不要弄我”的童音音频,却不标明是后期配音而非事发原声;公布作为证据的女儿“肛裂”证明却不说明系报警后20余天开具;强调警方不立案却不阐明警方曾两次调查后才不予立案的过程。经过潘某洁的费心编造,公众看到了一条真假拼接、虚实掩映的证据链,然后舆论以这些虚假信息为判断基础,将攻击的矛头对准办案警方和涉事蛋糕店店主。

2. 造谣、网暴是催化剂,群体行动刺激网络舆情燃爆

不论是蛋糕店店主,还是潘某洁都成为网暴受害者。起初,蛋糕店店主因为个人信息被曝光而受到大量网络咒骂,这种网暴甚至延伸至线下,蛋糕店也因此受到影响而关闭。当网暴这种网络群体行为被冠以“惩治猥亵”之名,成为网民之间的“正义连接”,必然进一步增加舆情传播面和影响力,催化舆情形成爆点。当警方发布通报后舆情反转,潘某洁因虚构事实,被曝光有团队运营、利用粉丝群募捐上百万等,其个人从“受害者”迅速转变为网暴对象,虽然部分信息真实性待考,但公众网暴的冲动并未减弱,舆情又迎来新一轮高点。对于这一现象,多家媒体也在事后进行反思。《新京报》、南方网、红网等评论中提到,网络造谣诬陷应被追责,键盘侠的任性也应被管束。

舆情点评

事实难辨、情绪激动、网暴横行、攻击警方……面对如此复杂的舆论场,无锡警方通过一篇800多字的通报扭转乾坤,获赞为“教科书”式通报。这份通报有何秘诀?六大关键词揭示了成功之道。

关键词一:提级处置。在通报的第一段,无锡警方表示对事件高度重视,“提级”开展工作。面对舆情的来势汹汹,不论是直接处置的派出所,还是区一级的公安分局,在公信力、处置能力上都难以对接舆论期待。市公安局提级处置是对案件重视的切实表达,更是评估舆情风险等级后的精准施策,为后续舆情反转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二:逻辑清晰。分析通报结构发现,800多字的内容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第一段首先简述事件概况,第二段描述多个方向的调查过程,第三段陈述女童身体检查情况、监控视频排查结果,第四段展示儿童心理学专家评估结果,第五段给出“不存在猥亵行为”结论,第六段提醒大家保护未成年人隐私、不信谣不传谣。整体论述清晰明了,被不少网民赞赏为“认识汉字就能看懂”。

关键词三:多主体印证。通报中,不仅有常规的警方调查描述,还引入了妇儿科专家、儿童心理学专家、监控设备生产厂商等主体,出现了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蛋糕店周围店铺及区域等多个调查场所。多主体、多场所共同印证调查结果,增加通报可信度也避免了自说自话、自证清白的尴尬。

关键词四:数据佐证。警方逐帧回看620小时监控、走访调查周边52人……这些数据的呈现,一方面展现了警方扎实的调查工作,另一方面也树立了公安干警不辞辛劳的敬业形象。两者加持,让公众了解此次调查结论并非轻易获得,而是详尽调查后得出,增加了通报的厚重感。

关键词五:靶向释疑。在舆情发酵过程中,潘某洁提供的女儿肛裂证明,以及其与女儿的问答视频成为指认存在猥亵行为的重要证据。对此,通报中明确肛裂诊断时间为报警后20余天,对时间进行了排除。而且,通报还表示,儿童心理学专家研判后认为,三岁女童容易在外界引导下作出不准确表述,且不符合遭受性侵害后的应激反应,解释了潘某洁提供的问答视频不能成为证据的原因。此外,对于蛋糕店监控视频被删除或修改的质疑,通报也作了详尽说明,查明设备设置为移动侦测录像,排除删改可能。警方精准打捞质疑点并给出针对性解答的靶向释疑切合公众关切,在阐明事实的同时答疑解惑,让通报更具有说服效果。

关键词六:保留温情。虽然这是一起为警方“添麻烦”的舆情,无锡警方为了辟除不实信息花费大量精力,但警方在通报的最后一段仍保留了温情,提醒大家“保护未成年人隐私”,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这种细节上的温情展现以人为本,也彰显专业性,进一步增加了公众的情感认同。

警方通报发出后,真相廓清、舆情回落,事件暂时告一段落。但值得反思的是,网络中的污蔑、造谣、网暴并没有停止。从个案上看,无锡警方力挽狂澜,扎实的实体工作和娴熟的舆情处置为类似事件提供“教科书”;但从长远看,如何规制网络舆论乱象,让造谣者、污蔑者、网暴者付出代价,还网络清朗空间,也值得深思。

阅读全文可订阅

《政法舆情》电子产品

详情咨询:010-84772595

来源:法治网舆情中心

编辑:彭晓月

新媒体编辑:李静

编辑:金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