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品读】在观察中学习法治宣传创新——读《法治观察》系列丛书

2023-02-01 18:02:39 来源: 法治网舆情中心
分享:
-标准+

编者按:

古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学习型大国,也写进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十四五”规划。

作为政法战线的智库机构,法治网舆情中心联合学术研究机构,推出《品读》专栏,以推荐舆情研究领域的好书、品读新书。通过荐书、评书、经验交流等形式,助力大家提升法治素养和媒介素养,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法治舆论生态。

热忱欢迎业界与学界人士踊跃投稿!


【品读】在观察中学习法治宣传创新——读《法治观察》系列丛书

作为一名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者,我接触了很多政法宣传一线的工作人员,所以我能够深深体会到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不容易,但是当看到一些宣传案例效果不佳,特别是当舆情事件发生时,又真是特别为他们感到着急。有时候我也会纳闷,为什么在培训时、在课堂里,大家都能够抓住工作要领、理解处置原则,而在实践中一遇到真事,就把学的知识全都给扔了?

思前想后,我总结了三个关键词:高度、规律、实践,正确理解这三个方面,可能对于破解当前基层政法宣传实务工作的难题会有所助益。

高度

先来看“高度”,由于很多一线宣传工作者平常都是忙于具体的、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也就是一直低头拉车,那么抬头看路的机会就比较少。但不管是宣传创新还是舆情应对,找准方向、站位有高度、能够从大局意识上来考虑具体事务的工作方式方法才更重要。锻炼自己的大局意识、把握政法宣传的大势所趋,这是政法基层宣传工作人员快速提升能力的必经之路。

规律

新闻传播有“规律”,不管是主动的正向宣传,还是被动的舆情应对,都需要把握其传播规律。但困于事务性工作中的一线宣传工作者,一直都在处理手头的“事儿”,很少有时间从本质上去思考和把握规律,很少能把“事儿”背后的道理想明白。有时候即使做出了成绩,可能也是撞了大运,因为背后的规律性依然模糊。当然术业有专攻,专业研究者是在发现和总结规律,一线工作者更多是做实务工作,但是如果仅限于实务工作而缺少对规律的了解,那么工作做起来就会倍加艰难。

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和方法的标准,它是指在现实中所经受的历练,也就是直接经验在大脑中累积下来的痕迹。因为普通工作者每天要面对的,大多都是日常性的司空见惯的小事,所以一旦遇到大事,我们就缺乏实践经验,不管这个大事是一个重大宣传项目,还是一个需要处置应对的舆情事件,所以在培训中模拟演练很重要。但是一方面演练机会毕竟有限,另一方面演练也不等于实际处置,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事儿”搁自己头上感觉不一样。对基层宣传工作者而言,很多时候他们不愿意也没有机会遇到“大事”,其实如果经历过一些“大事”的实践考验,再遇到事自然就能心里不慌、从容应对。

由周秉键主编、法治网舆情中心推出的《法治观察》系列图书,在上述三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政法宣传一线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提高自身的机会。

这套丛书站位高,从法治中国建设、推进政法宣传创新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把握新闻传播的规律和趋势,既有集纳式的类型研究,如涉法涉案影视剧的传播效果、反诈宣传的特点与特征、政务官微的“明星效应”、明星违法事件的现象与特征等,进行整体性的趋势分析;也有针对个案的详尽分析和专业点评,这些个案覆盖政法领域的方方面面,用真实的案例细节,探讨如何高效地进行普法宣传和依法进行舆情处置。

因此,阅读这套书,需要有代入感,读者可以想象,如果是自己所在单位遇到了这样的事情,自己能调动哪些资源,会如何进行处置应对。然后再与当事方的应对措施做比较,并根据专业的案例点评进行查缺补漏,反思自己的站位高度和角度,以及是否真正领悟到其中的传播规律。惟有如此,才算是找到了通过间接经验提升实践能力的捷径。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理事,法治网舆情中心顾问、特约研究员,长期从事政法舆情研究工作,在国内外主流媒体发表上百篇时事评论文章,主持和参与多项法治宣传和政法舆情研究项目,为各级各类政法机关宣传与舆论培训班授课。)


来源:法治网舆情中心(ID:fzwyqzx)

作者:陈锐

新媒体编辑:刘思源

独家原创作品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编辑:金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