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巨响”类舆情传播特征及引导策略研究

2023-01-16 21:16:01 来源:法治网舆情中心 作者:靳雪林 -标准+

近年来,“某地巨响”类话题频频登上各大平热搜榜,引发当地居民恐慌和网民热议,各种猜测、传言也随之而来,给事发地相关部门带来舆论压力。法治网舆情中心选取2022年登上微博热搜、影响较大的9起巨响事件,对舆情传播及回应情况等进行分析,总结此类舆情处置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舆情概况

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共有12个巨响类微博热搜话题,涉及9起巨响事件,具体情况如下:

1.“重庆巨响”。2月14日下午,重庆鱼洞、沙坪坝、石桥铺、大竹林、大坪、虎头岩等多区域网民相继发帖反映称听到巨大响声,随后重庆本地资讯大V“重庆文娱资讯”发文称重庆网民所反映的巨响疑似为音爆,官方部门未予以回应。         

2.“秦皇岛巨响”。2月24日10时许,多位微博网民在话题广场“#秦皇岛#”发帖称听到巨响,表示“耳朵被震地嗡嗡作响”“窗户都被震动”等。11时许,“#秦皇岛巨响#”登上微博实时热搜榜。部分网民询问是否系当地发生爆炸等突发事件所致。此外,当天时值俄乌冲突爆发,有关“巨响系俄乌战争导弹误落秦皇岛”的猜测性言论随之而起,加剧了公众恐慌情绪。当日12时30分左右,秦皇岛市应急管理局通过官方微信回应称,经向山海关机场核实,巨响原因为飞机高空超音速飞行瞬间产生音爆,并对音爆的产生原理进行解释,相关谣传随即被阻断,舆情逐步降温。3月27日,“#秦皇岛巨响#”再登热搜,秦皇岛网民反映当日12时许,再次听到巨响,部分网民猜测此次巨响仍为飞机音爆。

3.“杭州巨响”。3月19日15时许,多位网民在微博发文称杭州市出现巨响,网民一片惊慌并猜测当地发生地震、爆炸等突发事件。17时许,“@极目新闻”针对巨响原因向杭州警方发起采访,当地警方表示暂没有查到声音来源,也没有接到爆炸的消息,并怀疑巨响为音爆导致。随后,“#警方回应杭州巨响疑为音爆#”登上微博热搜,舆情热度快速回落。

4.“四川多地巨响”。4月1日12时30分左右,多位网民在今日头条、抖音以及微博等平台发帖称四川眉山仁寿县、内江资中县等地突发巨响,追问原因的同时呼吁官方尽快通报有关情况。14时23分,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观察》栏目报道相关情况,称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核实。随后,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以及眉山消防救援支队、内江与眉山两地应急管理局等分别通过媒体回应称“未发现异常”。“环球科学猫”等科普类自媒体分析认为,此次四川巨响或为飞机音爆。

5.“无锡巨响”。4月20日14时30分左右,网民反映称无锡市梁溪区、经开区、新吴区、滨湖区等多区出现巨响,一时间打雷、爆破、地震、音爆等关于巨响原因的猜测层出不穷。在网民热烈讨论下,当日15时12分,“#无锡巨响#”登上微博热搜。随后,“@江南晚报”发布报道称,通过向当地地震局、消防指挥中心等有关单位核实,均未出现巨响有关异常,而人防部门和军方也表示未有相关工作和任务安排,具体原因尚待查明。虽相关原因未彻底查明,但多部门积极回应媒体,一定程度缓解了公众的紧张情绪,舆情逐渐降温。

6.“绍兴巨响”。5月31日9时40分许,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有多名网民同时发文称绍兴市出现巨响并追问原因。10时24分,“#绍兴巨响#”登上微博实时热搜榜。10时45分,“@央视新闻”报道称绍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于9时20分左右发生一起火灾,“@北京晚报”“@点时新闻”“@沸点视频”转载并在相关报道后添加“#绍兴巨响#”词条。多数网民据此认为火灾是出现巨响的直接原因,但少数网民表示反对,指出火灾发生地与巨响发生地距离较远,认为火灾导致巨响的说法存疑。

7.“成都巨响”。9月4日9时50分,多位成都网民表示听到巨响,声音很像打雷,并抱怨该地区巨响频发。对此,当地气象部门通过极目新闻回应称,未监测到打雷,巨响不是气象现象引发。12时许,微博军事大V“@空天砺剑”称此次巨响可能是战斗机歼-20试飞产生的音爆。

8.“开封巨响”。10月25日18时许,有网民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发帖称开封市出现巨响,多位网民表示“自下午起空中一直有飞机”“还听到了飞机轰鸣声”,并由此猜测巨响是飞机演练所致。另有部分网民表示巨响后听到救护车声音,怀疑发生突发事件。19时40分许,开封市应急管理局官方微信发布情况说明,称经排查,未接到安全事故报告,开封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环球时报”“@开封日报”等媒体相继转发该通报,“#官方回应开封市区巨响#”随即登上微博热搜,舆情热度转而回落。

9.“平顶山巨响”。11月3日0时许,大量平顶山市民通过微博等平台发文称先后听到两声巨响,因事发凌晨,网民恐慌情绪加剧。随后网民反映襄城县、许昌、禹州、郑州等地区均有听到巨响。凌晨1时许,“@郑州大学城儿”等自媒体发布巨响发生时的监控视频,并呼吁网民等待官方权威消息。11月3日9时许,平顶山市应急管理局回应称平顶山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未接到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事件的相关报告,巨响原因初步判定为音爆。随后舆情逐渐平息。

舆情解析

通过上述案例不难发现,“巨响”类舆情事件在爆发平台、传播特征以及舆情回应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共性特征。

1. 网民集聚式发帖引爆舆论场 巨响原因成关注焦点

巨响话题之所以关注度高,原因在于事件关乎公众最为关注的公共安全,而且此类事件往往辐射较为广阔的地理范围,影响人群较广泛。因此,一旦某地出现巨响,当地居民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共同涌入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信息发帖量和讨论量在短期内的急剧增加促使相关话题迅速引爆舆论场。例如,“#秦皇岛巨响#”“#无锡巨响#”“#绍兴巨响#”等微博话题均为事发后一小时内登上实时热搜榜,充分证明此类舆情发酵之快。纵观多起“巨响”类舆情的舆论场,不难发现,网民在表达害怕、紧张情绪之余,往往围绕巨响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部分军事、科普类自媒体发布分析性文章、视频,探讨巨响产生的可能原因,网民则结合自身见闻进行推测,地震、爆炸、打雷、音爆等成为常见的原因。出于对巨响原因的关注,网民对事发地官方部门介入回应的呼声也往往较高。

2. 舆论讨论空间充足 网民易关联猜测传播谣言

“巨响”类舆情热度较高的原因,除网民出于安全原因讨论热情较高之外,与此类事件本身的特征也密切相关。巨响事件本身具有一定“神秘性”,一般而言,由于巨响声量超乎寻常,往往能在一个或多个城市同时传播,因此其发生地点并不确切。其次,巨响原因充满不确定性,在官方明确通报之前,舆论针对原因的分析讨论范围较广,甚至个别巨响事件发生后,官方也无法说明具体原因,更增加了相关事件的“神秘性”,扩大了讨论空间。在此情况下,网民在进行讨论时极易关联猜测,反而刺激了谣言的滋生和传播。如在11月3日发生的“平顶山巨响”事件中,有多个平顶山网民称在巨响发生之后收到平顶山市中心血站发送的“血源告急,呼吁市民献血”短信,他们由此推测巨响源于当地发生重大突发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从而导致血站缺血。因此,巨响之后,当地公众在情绪紧张的情况下更加容易发散思维、关联讨论,成为谣言传播的“推手”。

3. 官方快速反应主动回应 但部分内容俭省致效果打折

面对超高速发酵的“巨响”类事件及要求官方介入说明的舆论呼声,多地有关部门均表现出较高的舆情素养。首先,官方主动排除风险,积极回应。9起巨响事件中有7起得到官方回应。回应主体包括应急管理、消防、地震、气象、人防、公安等多个部门,个别案例有多部门共同做出回应。回应方式有情况通报、媒体采访等多种形式。其次,官方回应速度普遍较快。据统计,在有回应的7起舆情中,2起在爆发后9小时左右得到回应,5起事件的回应时间在3小时以内,“开封巨响”“无锡巨响”等事件的回应时间甚至压缩到1小时。有关部门的快速果断介入,充分掌握了舆情处置主动权,有效平息公众猜测、稳定公众情绪、阻断谣言传播。但同时,部分地区在回应内容上仍有提升空间,往往仅简单做出结论“未发生异常”“整体安全形势稳定”等,对于巨响原因的说明及解释不够深入、详尽,不能充分满足舆论关切。

应对建议

“巨响”类舆情爆发快、热度高、重复性强,相关部门需对舆情苗头保持高度警惕,在回应处置时需兼顾时度效原则,从而有效引导舆情降温。

1. 第一时间介入回应 压缩谣言传播空间

由于“巨响”类事件发生之初,其发生地、产生原因均不明确,因此舆情所指向的官方部门也比较模糊,所以一旦有巨响发生,当地应急管理、消防、地震等常见处置部门需主动快速响应,第一时间介入调查,迅速排查巨响来源是否与本系统有关,同时及时通报相关调查结果,以最快速的官方说明平息公众对社会安全问题的恐慌心理,同时消除舆论场杂音,压缩谣言传播空间。此外,有关部门还需密切关注舆论动态,对于那些已经形成一定热度的网络谣言内容需格外重视,在通报调查结果之余对谣言进行解释和辟谣,避免因辟谣不及时、不彻底而致舆情反复。

2. 适当增加解释说明 充分安抚公众情绪

巨响缘何产生、是否危害公共安全是这类舆情爆发后公众的重点关注内容,而目前来看,官方回应内容较为精简,仍有完善空间。纵观多起“巨响”事件,飞行器在超声速飞行时产生的冲击波传到地面形成的爆炸声也就是“音爆”是主要原因之一,但多数网民对于音爆是如何产生的、是否对人体有害等不甚了解,因此在部分案例中,官方通报巨响为音爆后,舆论场仍有追问声音。因此,若有关部门明确巨响来源,可在通报内容中酌情对巨响产生原理、是否危害公众安全等内容进行详细解释,以充分的内容满足公众的“好奇心”,切实安抚其恐慌情绪。同时,在通报之中提示公众要以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为准,提前规避谣言传播的风险。

3. 主动借助媒体传播 提高官方回应覆盖面

在保证回应速度和质量的基础上,有关部门还可在传播平台、渠道等方面完善处置引导技巧。如在10月25日发生的“开封巨响”事件中,开封市应急管理局虽在事发后一小时内即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同步发布情况说明,但由于政务新媒体关注度较低,官方回应内容被淹没在网民讨论中。而随着“@环球时报”“@开封日报”等中央和地方媒体的报道,官方回应内容得以大范围传播,并登上热搜,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因此,在回应“巨响”类舆情时,有关部门可主动借助媒体、大V的传播力量,使官方通报更快地触达更多人群,从而提高官方回应声量及覆盖面。


作者:法治网舆情中心舆情分析师 靳雪林

编辑:彭晓月 刘思源

独家原创作品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编辑:金永梅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