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处暑鸭子味鲜美

2022-08-31 18:55:12 来源:法治日报·社区版 作者: -标准+

□ 马晓炜


如果说立秋只是轻敲了一下秋天的门,那么,处暑则意味着跨入了秋天的门槛。

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表示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但随之而来的秋燥,却让人有些难耐。而此时,唯有味蕾中的那些美食,方能起到祛火降燥、贴“秋膘”的功效。自古民间处暑就有吃秋梨、吃鸭子和熬制药茶等习俗。与其他美食相比,最诱人的要数那肥美营养、味甘性凉、不温不热的鸭子了,故农谚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七月半鸭,八月半芋。”

这不,立秋刚过,妻子便急不可待地在小区微信团购群里接龙订购土鸭了,处暑节气她将大秀厨艺,做味道鲜美醇香清润的老鸭汤。那既能滋补又能润燥的老鸭汤,是儿女们舌尖上的最爱,也是我的心头好。与泡在蜜罐里的儿女们相比,我的童年乃至少年,是没这个好口福的。

我小时候家里也养鸭子,不过从没有杀了来吃,多是让鸭子下蛋,拿到集市上卖,用来换些盐、煤油、针线等生活用品。鸭蛋金贵不说,连鸭毛也是宝贝。我经常带着弟弟们四处捡鸭毛,夏天用来换冰棒,冬天拿去换糯米糖。

最令我难忘的是,每当我们从河滩草丛里捡回鸭蛋,母亲从不拿去卖,连同平时积攒下的一些,凑在一起腌成咸鸭蛋,等过端午和处暑的时候吃,因为到了端午正值家乡麦收的黄金季,体力消耗大,鸭蛋无疑是最便捷、最奢侈、最能补充能量的美味佳肴。而处暑吃鸭子,是祖辈们留下的传统,靠节气安排农事的大人们,深谙二十四节气背后蕴藏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鸭子吃不起,让孩子们在吃鸭蛋和秋梨的过程中,不但能感受到节日的仪式感,还在潜移默化中认识了一个节气、传承了一个节日。于我而言,至今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初中毕业后,选择了参军入伍,随之告别了没有鸭子吃的“艰苦岁月”。在军营,不论是嫩滑的白切鸭、酸甜的柠檬鸭,还是色泽红润、皮脆肉嫩、汁水四溢、香酥溢油的烤鸭,都是连队餐桌上的“常规”。与战友们交流中得知,原来很多地方对鸭子情有独钟,甚至将它作为地域美食的代言,北京人爱吃烤鸭、上海人爱吃八宝鸭、湖南人爱吃啤酒鸭……处暑吃鸭子习俗,在各地广为流传。

或许难以割舍味蕾上对鸭子的那份牵挂,转业安置时,我选在了素有“鸭都”之称的古都金陵定居。《白下琐言》中记载:“金陵所产鸭甲于海内,如烧鸭、酱鸭、白拌鸭、盐水鸭、咸板鸭、水浸鸭之类,正四时各擅其胜,美不胜收。”尤其是板鸭和盐水鸭,久负盛名,那皮白油润、肉嫩微红、淡而有碱、香鲜嫩三者具备的盐水鸭,风味更是一绝。试想,炎炎夏日人没有胃口,盐水鸭肥而不腻,鲜香味美,绝对让人食欲顿开。而立秋后就不同了,特别是到了处暑时节,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老鸭汤具有清热安神、滋阴润燥的效果,俗话说:“嫩鸭湿毒,老鸭滋阴。”此时食用老鸭汤可谓首选。没想到,妻子入乡随俗,早已学会了煲制此汤的妙法。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在这个残暑褪,新凉生,秋意渐浓的美好时节,捧一碗热气腾腾的老鸭汤,既暖胃,又贴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委政法委)


编辑:梁成栋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