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本子的印记

2022-08-30 19:30:35 来源:法治日报·社区版 作者: -标准+

□ 刘兰根


我电脑的旁边用来记录的,除了几个薄厚不一的本子外,还有各种大小的纸片,每一张纸我都会正反面都写满,台历的空白处,被我记得密密麻麻。这样的习惯我坚持了好多年。

初入小学时,母亲带我去村供销社买纸,纸有两种,一种比较黑,一种白一些。母亲摸出毛票和钢镚,买了两张较黑的纸,两张洋粉连白纸。母亲把这些纸裁小,用线缝成本子,白纸的当作业本,黑纸的当练习本。这几个本子本来是准备让我用一段时间的,但是,我到了学校没几天,家住学校附近的一个高个子女生就来哄骗我的白纸本,她是班长,如果不给她,她就会向老师告我的状。每次我都眼看着这个女同学把我的白纸本抢过去,写上她的名字放进书包里,我心疼得偷偷流眼泪,回家只能对母亲撒谎说我的本子用完了或者说弄丢了。

在我“丢”过几次本子后,学校里来个卖油布本的,一张厚点的红纸,上面是一张厚塑料布,加一张白纸当本皮,这个总共只有三张的本子就是我们常用的练习本了,红纸上有一层厚厚的浓稠的黄油,写的时候用铅笔或手指头在塑料布上写,一张也写不了几个字,写满后,把塑料布往上一揭,又可以重新写了。虽然省本子,但是费时间,一不小心还会弄到满手的油。

小学快上完时,村供销社进了花花绿绿的厚塑料皮本子,里边的纸又白又厚,还有横格,本子的大小不一,揣进兜里也不会窝角,非常受欢迎。快毕业的姐姐和同学们开始交换毕业礼物,互赠本子,在扉页上写上赠某某某,然后再写上自己的名字,个个兴奋得不得了。姐姐转送给我一本,我爱不释手,开始往上抄名人名言,此后一发不可收,先后买来多个类似的塑料皮本子,一抄就是好多年。

十几年前,我学会了电脑打字、邮箱传送稿件,对手写稿件的方式仍是依依不舍,那种在纸上一笔一画写作的感觉在记忆中深深停留。

如今我习惯了每天坐在桌前,对于一些想要留存的记录我仍喜欢记在手边的本子上,这些本子厚厚的一摞,积攒了10余年的时间。抽屉内还有当年抄名人名言的粉色塑料皮本子,这些本子成了我最初的文学积累。

写作的空隙里,我会抬头触目或翻看,黑皮的、红皮的、蓝皮的,各种本子都有,每年的写作记录不一样,那些蓝笔、黑笔记录着工作量和修改的印记,红笔则是刊发的标记,看着那些深浅不一的墨迹和越来越多的红色标记,回想一路走来的历程,百般滋味。

前几年,我在城区的一条小街找快餐店吃饭,刚进门口,腰系围裙的女老板盯着我看了半天,惊喜地喊出了我的名字,见我迷惑,她说出了她的名字,我这才认清是30多年未曾谋面的那个同村女同学,我想离开换一家地方吃饭,她却热情地把我按在桌前,然后麻利地准备,很快端上了一碗香喷喷的热汤面,小店内没有其他顾客,她坐在我的面前不停地说话,很夸张的热情,我微笑着听她讲,夸她能干,吃完面付钱时,她却坚决不肯收。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委政法委)


编辑:梁成栋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