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助力开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
贵州省人大发挥职能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7-14 17:00 星期四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王鹤霖 通讯员 田胜平

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如何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贵州省使出“闯”的干劲、保持“干”的激情、拿出“抢”的状态、展现“新”的面貌,奋力开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以立法推动促进、监督持续发力、发挥代表作用、驻村定点帮扶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慕德贵说,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必须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法律需求实际,切实做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加快乡村振兴立法

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今年,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将乡村振兴立法工作列入重点立法项目,并于5月份提请常委会会议初审。

翻开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一点十面”总结材料就会发现:为开展好“产业旺,乡村兴”主题活动,省人大农委以乡村振兴条例为统领,探索“1+N”立法模式,全面加快种业安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土地流转、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20多项重点领域立法进程,努力构建科学完备的乡村振兴法规体系。

与此同时,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各位副主任还围绕刺梨、油茶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开展调研,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古茶树保护条例、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林木种苗条例、动物防疫条例等法规,均对相应领域涉及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容作出具体规定,真正把法立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持续发力监督问效

“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制定《关于加快山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32175名,组建 10035支队伍开展新阶段驻村帮扶工作;抓牢人居环境整治,塑造美丽乡村新面貌……”这是2021年11月23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听取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上的部分内容。

“数字的背后,是监督持续发力的真实写照。”贵州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办公室相关同志介绍说,去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听取和审议了全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情况报告,开展了森林法、贵州省森林条例“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检查。

此外,贵州省人大常委会还紧盯野生动物保护“一法一决定”执法检查整改落实,打造查出问题整改监督闭环,持续跟踪督办,推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取得成效。同时,针对食用性人工繁育野生动物产业转型转产难等突出问题,推动政府出台以食用为目的的人工繁育野生动物退出补偿相关配套制度,依法依规妥善解决好受影响的养殖户的实际困难等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困难,助推野生动物养殖产业转型发展。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代表带头引领示范

走进贵州省惠水县明田社区,崭新的“感恩馆”引人驻足。这里记录着社区的村情概况、乡风文明、发展历程,是社区一道独特的风景。

全国人大代表罗应和家住惠水县斗底村,这里曾是深度贫困村。当年,罗应和第一个签下搬迁协议,带动村里搬迁群众走出大山开启新生活。

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罗应和推动开办移民培训夜校、搭建社企供需平台、引导外出务工、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用活政策促进就业。搬迁5年多来,罗应和所在的新民社区全部消除“零就业”家庭,群众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800多元,是搬迁前的3倍。

与罗应和一样,带领群众致富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2012年5月,她在大同镇注册成立了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创立了“极竹堂”品牌,主营竹编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带领当地村民把300多种竹类、面积逾132.8万亩竹林变成了“绿色宝库”和“生态银行”。

地处偏僻、土地分散、劳动力外出多、环境卫生差……曾是国家级贫困村的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久场村,在贵阳市人大代表黄健的努力下转了调子。

2018年,任高寨乡党委书记的黄健带着久场村“两委”干部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如今,该村已建成深加工厂房2个、冷库区2个,共有产菌大棚112个,让村里所有的贫困户成功脱贫,同时带动劳动力就业6000余人次,久场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蘑菇村”。

像罗应和、杨昌芹、黄健这样的各级人大代表还有很多……

“实践证明,全省8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投入乡村振兴一线,争当乡村振兴的宣传者、践行者、代言者、监督者,为助推贵州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贡献了人大力量。”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省人大选举任免联络委员会副主任韩佐芝说。

定点驻村精准帮扶

遵义市正安县土坪镇的群江、石志、安家、红花、新乐5个村,是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开展乡村振兴的驻点帮扶村。

前不久,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慕德贵与遵义市和正安县、镇、村相关负责人座谈,校准乡村振兴着力点,明确“帮什么”“怎么帮”。

“要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持续改善群众生活,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

……

认识再统一、工作再加力、措施再跟进。

石志村曾是深度贫困村,茶叶是当地的主导产业。贵州省人大民宗委办公室四级调研员、石志村第一书记岑光渊积极协调社会力量支持,联系茶叶专家组织开展白茶管理现场培训会,通过网络直播覆盖近两万人。

“我们有信心带领群众把白茶产业做大做强,为石志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岑光渊说。

贵州省人大财经委办公室副主任、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曹玺介绍说,一年多来,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织889户群众建立种植面积达2000亩的辣椒基地,种植高粱1080亩、烤烟1250亩、花椒1800亩,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增收。

责任编辑:张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