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杭州迅速处置“西湖换柳”事件获认可
发布时间:2022-07-12 10:33 星期二
来源:法治网舆情中心

【舆情综述】



5月10日晚,有杭州本地市民在朋友圈发消息称,杭州西湖北山街附近的几株柳树全部被砍后换成月季花,还附上了现场图片。该消息引发热议,多数网民表示“不理解”“不接受”,追问“柳树不是西湖边的标配么,为什么要弄走”。次日,该事件在社交媒体中快速发酵,微话题“#杭州西湖柳树换月季#”阅读量迅速过亿。网民引经据典阐释柳树对西湖的重要文化意义,还有网民质疑当地政府不顾群众情感,称“西湖是世界遗产,一草一木都不能轻易改变”。


5月11日15时许,西湖风景区有关负责人及专家在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七棵柳树没有得到充足日照正在老化,出现中空、“驼背”、严重倾斜,部分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才将柳树移开露出湖景,在低处种植玫瑰。不过该解释却未被市民和游客接受,“把柳树还回来”的呼声仍然很高。当日傍晚时分,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通过官微回应称,“将挑选高度不高、造型优美的柳树进行补种,此后会充分听取社会公众意见,让更多市民游客参与到西湖的保护管理工作中”,舆论不满情绪得以纾解。


5月13日6时许,“@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发布微博称,沿湖7棵柳树已连夜完成补植,此后将启动追责,调查履职不力、失职失责等问题,依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10时许,在新种植的柳树旁,杭州西湖西溪管委会相关人员接受《杭州日报》《钱江晚报》等本地媒体采访,就老柳树去向、后续树木养护、今后完善公示机制等回应关切,相关部门闻过知改的行动作风受到舆论认可。《新华每日电讯》《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极目新闻、澎湃新闻等地方媒体均推出评论表达肯定之意。舆论认为,杭州主动回应快速纠错是对民意的尊重,也是今后对待历史景观文化应当持有的态度。


5月16日,据微信公众号“杭州发布”消息,杭州市召开“西湖风貌和文化保护”民意恳谈会,杭州市委书记就此事件致歉,直言“教训深刻”、要“认真反思”。诚恳态度再获好评,“侠客岛”肯定“还柳于民”之举,并称决策者要自觉尊重群众诉求,“在群众关切度高的大事小情中做好民意调查、沟通解释工作”。截至5月26日12时,围绕该事件的媒体报道超11万篇,微博4.7万余条,“#杭州西湖柳树被换成月季#”“#专家释疑杭州西湖柳树变月季#”等话题阅读量累积超2亿。






【舆情点评】



长久以来,柳树都被视为杭州西湖的重要文化符号,其承载的文化内涵被广大群众津津乐道。杭州城市管理部门移走病柳,本是景观改造提升的善意之举,但因未关照市民情感而引发质疑,并在互联网的传播下快速发酵,形成舆情风波。杭州官方面对网络热议,表现出较高的舆情素养与危机化解能力。一是反应速度快。从舆情曝光,到第二日官方释疑回应,再到舆情彻底平息用时不到72小时,快速有效应对成为化解舆情的关键。二是尊重民意有过则改。相关部门主动与群众展开现场对话,在无法令舆论满意后及时调整,一面线下补救,一面线上通报进展,主动回应追责、后续处理等关切问题,诚恳姿态受到认可。三是舆情处置有始有终。舆情降温后数日,市政府负责人再度致歉并就景观保护征求意见,公众情绪得以彻底释放,最终形成处置闭环。


此事可看作城市治理思维和治理水平的一个缩影,正如舆论所言,城市治理出发点是提高市民归属感与幸福感,而非走向公共情绪的对立面。政府部门还需以人为本,倾听公众声音,接受舆论监督,让决策有更多的人文考量和民意基础,推动城市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来源:《政法舆情》2022年第17期


作者:法治网舆情中心舆情分析师 王媛


编辑:彭晓月 李思彤


独家原创作品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责任编辑: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