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寿昌镇升级“数智治理”同治共管

2022-01-24 08:58:5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作者: -标准+

图为桂花村桂花树下话治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 通讯员 刘聪

“卜家蓬村有两个路灯不亮”“西湖社区某单元楼排污管道堵塞”“大塘边村江山自然村的村道上有垃圾”……这是浙江省建德市寿昌镇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近日出现的处理信息。

近年来,寿昌镇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好党群服务中心、矛调中心、“建村钉”等阵地的作用,完善走访机制,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积极探索基层智慧治理新模式。

寿昌镇党委书记骆旭华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2011年寿昌镇开始推行“百名干部访万户”工作制度,2014年总结为“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经验做法,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向全省推广。多年来,全镇干部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全员全覆盖走访农户,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会治理不断提质增效。

聚焦资源整合

“现在我们老百姓遇到问题,一点都不用担心害怕,只要在手机里反映一下,很快就会有人来帮我们解决。”刚刚在建村钉反映并解决了邻里纠纷的方大爷说。

2021年,寿昌镇将“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系统融入“建村钉”工作台,推行线下常态走访和线上集成应用“双联动”不停步,全面打造“数智治理”升级版。

寿昌镇通过走访工作常态化、走访登记智能化、走访数据信息化,在“建村钉”中建立起“一村一库一图一码一指数”的智控体系,将干部走访与收集社情民意、解决群众民生诉求、帮助群众代跑代办等功能有机结合,通过民情家访、乡村钉、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线上线下收集村民反映的各种问题,着力形成群众线上“挂号”,干部线下“报到”,群众诉求“一键响应、点对点反馈”的机制。

2021年以来,全镇共收集社情民意12650余条,民生实事诉求7540余条,矛盾纠纷安全隐患3650条,为群众代跑代办建房审批、车辆违章处理、身份证办理等事项8600余次。

加强信息互通

近年来,寿昌镇坚持党建引领,优化完善镇、村、网格、微网格单元“闭环运行、四网循环”机制,组建27个走访组、划定64个网格、形成236个微治理单元,实现镇、村、民三级互动互通、同治共管,把责任“触角”延伸到村社的每一处。

寿昌镇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社区)实际情况强化基层治理示范点建设,十八桥村由昔日的“上访村”变成了“善治村”,成为“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经验起源地,自创的乡村治理“三治十八法”,推动干群同心,村庄发展实现蝶变。西湖社区建立了“一声就灵”(1390)工作机制,对网格内的大小事务通过一个电话3支队伍,开展9项零障碍服务。

桂花村建立了党建统领“1+1+X”村级议事协商机制,成立12个网格理事会,把453户人家分到12个微网格单元中,进一步丰富了村民议事协商形式。2021年底,桂花村成功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桂花村党总支书记蒋益民说:“过去,我们人人都是保洁员,自己的事自己干,‘1名党员+1名代表+1名乡贤’组成管理小组,分解到户、责任到人,村民都有参与感。现在,人人都是当家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定,党务、村务、财务敞开亮出来,大家争当服务员、文化员、安全员,矛盾纠纷数同比下降90%以上,村民找到了存在感。”

矛盾解在源头

寿昌镇南浦村村民翁某去打工途中因路面打滑摔倒成了植物人,妻子陶某因为其治病花光了家里积蓄,便想要对方贾某给予赔偿。网格员将这一信息报送后,调解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立即上门了解陶某的诉求,然后积极联系贾某参与调解。经调解员多次协调后,双方达成一致,贾某补偿陶某8万元,今后再无其他争议。

近年来,寿昌镇通过整合司法、派出所、城管、工商、交管等部门资源,不断完善“一中心、四平台”综合信息指挥体系,做到了“最多反映一次”1219件全部办结,实现矛盾纠纷不上交。

寿昌镇综合信息指挥室主任吴风华说:“各种信息在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上一目了然,哪位群众有困难,我们都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解决,群众都能看得见我们的反馈速度和处理效果。我们必须要时刻为群众着想,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够树立起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力。”

为了将纠纷化解在诉前、矛盾化解在源头,寿昌镇还规范镇村两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加强镇村调解力量的选配和培训,着力推动矛调手段升级,通过上门调解、调解室里调解、浙江解纷码在线调解等多种形式,让群众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2021年以来,镇矛调中心共接待529批1685人次,受理矛盾纠纷176起,成功化解169件,群众送来锦旗21面。

编辑:蒋起东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