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丹江河畔是故乡

2021-06-08 15:07:34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 余保成


丹江河畔是故乡,故乡名叫淅川县,地理位于豫西南,隔江相望鄂豫陕。


那里有条丹江河,秦岭深处发源地,从西向东越千里,淅川境内造三川。


故乡福地有三川,顺阳丹阳板桥川,百里平川绿两岸,富庶之地兴淅川。


1958年,毛泽东主席豪迈地说:“打开通天河、白龙江,借长江水济黄,丹江口引汉济黄,引黄济卫,同北京联系起来了。”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动工,之后水库面积达740平方公里,成为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人工(湖)水库。


时年春天,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走进库区深处,乘船来到美丽的丹江口水库中,映入眼帘的是水天一色,一眼难以望到边。航道贯通陕豫鄂三省,千吨货轮昼夜航行,电动泵站星罗棋布,灌溉造福数百万亩。极目远望,烟波浩渺,天水相连,千帆竞展,水鸟翱翔,鱼腾虾跃。夕阳下,日光、水光、山影、云影、帆影和着两岸盛开的油菜花组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图画。


随着丹江口水库蓄水,丹淅平原50多万亩土地静静地躺在了烟波浩淼的湖底,其中耕地面积近30万亩。随同它一起沉入湖底的,还有淅川建于明成化年间的古县城等4个古城镇,及7个乡(镇)2396个村庄。


为了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为了一渠清水送京津,几代渠首人默默奉献着,他们识大体,顾大局,几十年的付出难以用文字描述。


自1958年丹江口开始筑坝蓄水,随着水位一步步提升,一批又一批淅川人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背井离乡、移民他乡,其中2万多库区青年奔赴青海安家落户,4.4万人迁到湖北钟祥县大柴湖。三面环水的淅川县仓房镇,13个村、1.5万余人,80%是移民,其中一半以上是迁移过三四次的“移民世家”。


2009年6月中下旬,是新世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最关键的时刻,淅川县再次作出巨大贡献,又一批6.5万人开始搬迁。纵观淅川库区移民史,有不少家庭曾三次搬迁。乡亲们既有对故土的深情眷恋,又有对未来生存的顾虑和期盼,却唯独没有对维护国家利益的丝毫迟疑。缓缓北去的一渠清水中,都是几十万淅川移民付出的大爱。


美丽的丹江风光,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岁月变迁。浩荡的南水北调工程,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淅川人正用自己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诠释着对祖国的真诚与挚爱。丹江移民,一部雄浑厚重的奉献者之歌!渠首精神,谱写着丹淅儿女的家国情怀!


作为渠首人,我的心情极度复杂,故乡那浓浓的乡情,亲切的乡音,总在我耳边萦绕。遂作《江城子·话丹江》,以此寄托对故乡的情思和眷恋——


丹江横卧豫西南。水鸟翔,天水连。万顷碧波,贯通鄂豫陕。沧浪之歌千帆展,鱼腾跃,渔夫欢。丹水北上京津湾。渠首人,举家迁。十万百姓,洒泪别淅丹。可歌可泣迁徙篇,顾大局,华夏坚。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委政法委)

编辑:蒋起东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