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近期暴力伤医案件舆情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31 10:49 星期三
来源:

编者按:近期,湖南、浙江、江西等地接连发生暴力伤医案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梳理发现,这几起伤医案较之过往类案,呈现出犯罪行为具有预谋性、犯罪手段更具恶性、基层医护人员安全保障存在盲区、政法机关处置质效与舆论关注呈正相关等特征。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通过剖析相关案件舆情特征,研判风险隐患,以期为政法机关处置类案提供参考。

 

事件概述 

 

20211月以来,短短十余日,湖南、浙江、江西接连发生暴力伤医案件,引发社会震动。案发后所在地政法机关快速介入,依法依规进行案件侦办和善后处置工作,有力对接了社会期待。具体情况如下:

 

1. 湖南娄底发生伤害村医及其家属案件

117日,网传信息称,湖南娄底市娄星区嘉谟村发生一起恶性刑事案件,当地一名村医的9岁儿子被一名男子用石头砸晕后持刀捅刺50余刀。另据自媒体“津云”报道,作案者行凶并藏匿凶器后还假装在案发现场围观。121日晚,娄底市公安局娄星分局发布通报称,犯罪嫌疑人康某永数月前曾到该村医处就医,因对未治愈心生不满,遂行凶伤人。目前,受伤儿童经救治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康某永已被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125日,《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了湖南娄底另一起伤医案件。118日,一名村医因与邻居发生口角被其棒打致死,据死者家属透露,邻居家经济条件困难,村医曾多次为凶手及其儿子免费医治。当地警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已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在侦办中。

两起案件中,多数网民谴责作案者“恩将仇报”的行为,担忧基层村医人身安全保障不足;少数网民认为警方处置、通报滞后,办案效率低下,呼吁当地政法机关对暴力伤医犯罪提高重视。

 

2. 浙江一男子在医院投掷爆燃物并实施伤害致4人受伤

12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疑似爆炸物爆燃事件,造成4人受伤,不少目击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爆炸物系自制的炸弹。122日至23日,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官微“@平安上城”连续发布三条警情通报称,事件造成3名医院工作人员及1名病人受伤,四人均无生命危险。经查,犯罪嫌疑人卢某某因长期患肾脏疾病久治未愈,遂产生报复心理,购买烟花爆竹等自制致燃物并携带菜刀,选择其就诊过的浙医一院实施放火和伤害行为。此外,卢某某于2014年因放火罪获刑三年,法院认定其患有偏执性精神障碍,案发时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专案组正开展进一步侦查。浙医一院亦发布通报称,突发事件与医疗活动无关。舆论场上,网民将此次爆燃事故称作“恐怖袭击”,认为卢某某将私愤迁怒他人的行为极其恶劣,呼吁予以严惩;另有部分网民质疑医院安保措施落实不到位,呼吁将易燃物纳入管制物品范畴。

 

3. 江西接连发生两起暴力伤医事件致11

126日,江西吉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胡淑云查房时,遭一名男子持刀捅刺。据《新京报》等媒体报道,作案者一年前曾在该医院住院治疗。当日15时,吉水县公安局官方微信“吉水公安”发布情况通报称,犯罪嫌疑人曾某升已被警方控制,伤者正在接受救治,相关案件正在审理中。127日凌晨,吉水县人民医院宣布胡淑云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离世。对此,国家卫健委强烈谴责暴力伤医行为,呼吁社会关心医护人员人身安全,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人民日报》发文哀悼胡淑云去世,呼吁各界敬重、保护医护工作者;“北京朝阳医院伤医事件”受害医生陶勇发微博呼吁保障医生安全执业、保护医生家属人身安全。多数网民谴责行凶者残暴行径,呼吁予以严惩;部分网民猜测曾某升住院期间遭受不公对待,因此怀恨在心于一年后作案报复。129日,吉水县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曾某升批捕。

127日,江西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生伤医案件,一男子手持针管将该院女医生曾红梅扎伤。南昌市公安局东湖分局官方微信“南昌东湖公安”当日发布通报称,犯罪嫌疑人裴某堂已被抓获,伤者情况稳定正在接受治疗。该院副院长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裴某堂用于行凶的针管内注射物系有毒除草剂,目前专家组正全力救治曾红梅。21日,东湖区检察院官方微信“南昌东湖检察”通报,20161月,裴某堂因高血压等疾病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主治医生系被害人曾红梅。出院后,裴某堂无端猜疑曾红梅用药存在问题致其病情加重,故怀恨在心、蓄意报复。2021127日,裴某堂事先准备装有“灭多威”农药的兽用注射器对曾红梅进行扎刺、注射。目前,检方决定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裴某堂批捕。多数网民谴责裴某堂暴力伤医行为,部分网民对裴某堂出院多年后还预谋报复表示“细思极恐”,担忧医护人员时刻面临人身安全威胁。

 

舆情解析

 

短时间内密集发生的伤医案件令舆论关注度迅速抬升,主流媒体刊发评论文章深入思考,有关预防和遏制暴力伤医相关话题持续在舆论场升温。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梳理上述案件的共同特征和新趋势,分析频发的伤医案件给政法机关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及风险。

 

1. 预谋性伤医犯罪更考验风险防范能力

以往发生的暴力伤医行为多为激情犯罪,一些案件存在明显的“口角冲突——肢体冲突——持械伤人”升级过程,而近期发生的几起案件则越过这些冲突过程,具有预谋性、突发性、主观恶性强、后果严重等特征。如作案时间由现场行凶延后至治疗结束后数月至数年;作案方式由单一的持械袭击演变成注射有毒物质、投掷爆燃物等形式。此类预谋犯罪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权衡利弊后实施,目的性明确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会因情绪趋稳而自然消退,犯罪成功率更高、防范难度更大。鉴于各地政法机关针对暴力伤医行为通常采取强化安保措施、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等前置性预防措施,有预谋的犯罪行为无疑为政法机关风险防范工作增加难度。

 

2. 基层医护人员安全保障存在盲区 亟需拓宽防范覆盖面

针对暴力伤医犯罪多发这一现状,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纷纷出台医院安全管理条例,对加强医院安全保障力度作出明确规定,受到舆论广泛好评。由于基层医疗环境差、配套设施紧缺、村医储备不足、村民受教育程度不一等客观因素,更易滋生矛盾纠纷。加之村医除诊所坐诊外还经常要去患者家中出诊、随访,增加了安全隐患。湖南娄底发生的两起针对乡村医生的伤害案件,折射出基层医生人身安全保障缺失,乡村医院、诊所安全存在监管盲点等不足,需要引起重视。可见,尽管各地对防范暴力伤医犯罪高度重视,但针对农村地区的风险防范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宽,相关部门亟待跟进出台、落实配套措施,将医护人员安全保障工作向基层倾斜。

 

3. 报复社会、迁怒他人等情节冲击公共安全感

近期发生的部分暴力伤医案件,还表现出行凶者作案对象外延的特征。湖南娄底伤医案中,嫌疑人将行凶目标指向村医的家人;浙医一院爆燃事件中,嫌疑人投掷爆炸物还携带菜刀作案,导致除3名医护人员外另有一名患者受伤。舆论震惊于案件情节之恶劣的同时,担忧此类报复社会性质的作案手法,或为潜在的暴力伤医分子提供新的犯罪思路,加码伤医案件的社会危害性。同时,短期内接连曝出多起类案,部分舆论易由个案上升至对社会治理的讨论,例如关联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医疗体系不完善、生活成本上升等社会现象,表达对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的不满意见。上述敏感情节层层叠加易导致暴力伤医案件成为社会性议题、体制性问题,一方面增加政法机关应对处置及舆论引导难度,另一方面,冲击公众获得感、安全感,影响法治政府的建立和形成。

 

4. 处置质效与舆论关注呈正相关 善后工作面临严苛审视

前文提及的案件中,浙江杭州警方连发3则情况通报,从案件初步调查结果、作案者行凶动机、犯罪嫌疑人背景释疑三个层面还原事实真相,获得舆论充分认可;江西发生的两起伤医案中,当地警方均在12小时内作出警情通报,检方随即对犯罪嫌疑人批捕,有效精简办案流程,对接舆论期待。相对而言,湖南娄底发生的两起伤医案件舆论关注度较低,当地政法机关处置应对则略显滞后、消极。村医遭邻居棒打致死案中,警方在事发5天后才作出通报回应;村医9岁儿子被刺伤案,公安机关通过媒体确认事件属实后再无官方说明。这些做法都引起了部分网民的不满。

可见,政法机关对暴力伤医案件的处置质效与舆论关注呈明显正相关。关注度越高的案件,处置速度和力度也就越大。2020年初的北京朝阳医院伤医案震动舆论场,政法机关从严、从快办案,北京市三中院于20212月公开宣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崔振国死缓。这一宣判是正义对邪恶的审判,彰显法治利剑的强力作用。反观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申雯医生被患者砍伤后,院方及当地政府领导要求其拒绝媒体采访,案件历时三年才作出终审判决,申雯始终未收到加害者的经济补偿。对此,医学领域的网络大V@烧伤超人阿宝”曾发文称,不少伤医案件被害者在舆情冷却后都面临诉讼流程漫长、赔偿不到位、维权难等困境。这类关注度不高的伤医案件舆情风险更加隐蔽,滞后效应更加麻烦:一方面,政法机关以维稳、平息舆情为导向的处置策略,可能埋下舆情隐患;另一方面,伤医案受害者权益保障不力、善后工作不到位等情节若被挖掘炒作,势必受到舆论诟病,风险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政法机关身上。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21年第6期)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 陈计祎 闫寒 于梦妍


责任编辑: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