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国资委发布央企社会责任蓝皮书(2023)

2023-12-29 11:24:09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3)》

超九成中央企业推进下属企业建立社会责任组织体系

□ 本报记者 李立娟

近日,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国企社会责任系列蓝皮书集中发布活动在京举行,活动以“扛起社会责任新使命,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主题,全面展示国资国企履责丰富实践和积极成效,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国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高标准履责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集中发布并解读了《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中央企业海外社会责任蓝皮书(2023)》等系列履责成果。

系统分析总结反映新进展

近年来,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国企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把履行好社会责任内化于意识、外化于行动、细化于经营管理各环节,充分体现了国资国企在经济运行中的带动作用、在服务民生中的兜底作用、在共同富裕中的示范作用、在应急救援中的先锋作用、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以及在绿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据了解,《蓝皮书》重点对中央企业2022年度的责任实践、责任管理、责任报告、责任指数和责任案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总结,反映了中央企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优质供给、坚持创新驱动、践行绿色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抢险救援、服务民生事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加强海外履责等9个方面的新进展。特别是在稳定国民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协同优化资源配置、稳妥推进风险防控,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助推国民经济平稳有序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社会责任局副局长汪洋在解读《蓝皮书》时表示:“中央企业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助推国民经济平稳有序运行、持续回升向好。2022年,中央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延续增长态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利润总额是2.55万亿元,同比增长5.5%;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增长5%。”

科技创新驱动力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国资国企持续强化创新导向,聚力攻关核心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布局,涌现了一大批尖端创新成果,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力和全球竞争力。

汪洋表示,中央企业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工程”,完成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助力科技强国建设。2022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科技创新驱动力进一步增强。

“高水平履行社会责任是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我们坚持以大项目建设带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装备升级,发挥央企创造大项目、建设大项目的综合优势,规划大型现代化矿井群、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大型现代煤化工综合示范基地等23个重大项目和189个大项目。”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另外,在践行绿色发展,服务“双碳”目标实现方面。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创新开发绿色低碳新产品,着力建设绿色循环产业体系,探索延伸零碳产业,努力实现从源头到终端减碳。

“中央企业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创新开发绿色低碳新产品,着力建设绿色循环产业体系,探索延伸零碳产业,努力实现从源头到终端减碳。2022年,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十三五’末期下降6.09%,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进度;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十三五’末期下降11.5%,超过“十四五”规划目标进度。”汪洋说。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彰显社会价值。比如,加快构建绿色标准体系,成立绿色低碳研究中心,发布公路、水运、机场建设期碳排放测算等7项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

不断优化社会责任管理

“在积极开展社会责任实践的同时,中央企业不断优化社会责任管理。”汪洋在活动上表示。

汪洋说,从责任组织看,中央企业持续构建完善社会责任组织体系,制定社会责任规划,丰富和完善各项制度。超九成中央企业推进下属企业建立社会责任组织体系,超四成中央企业已经制定社会责任专项制度。

从责任融合看,中央企业科学识别和管理责任议题,优化责任流程,注重将社会责任理念、要求融入企业运营全流程和日常管理。超六成中央企业推进社会责任工作绩效考核,超九成中央企业组织或参与社会责任培训。

从责任沟通看,中央企业积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通过邀请相关方参加企业社会责任会议、实地走访等形式与利益相关方加强沟通交流,增强企业运营透明度和各方认同度。

“总的来看,中央企业在责任实践、责任管理、责任沟通方面积极作为、创新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大成绩。”汪洋强调。

汪洋同时强调,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中央企业在将社会责任理念全面融入企业战略、重大决策、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策划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社会责任品牌项目、品牌活动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在参与社会责任相关领域理论研究、标准规则制定、指标体系构建等基础性工作方面,仍有待发挥更大作用。


编辑:周芬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