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合力消除手机号注销风险

2024-04-10 14:57:1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济 之

近日,“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的话题引发网民热议。据报道,有博主提醒,手机号注销后,运营商会重新将其投入市场销售。如果不对支付宝、微信等软件进行解绑,新用户可以通过短信验证码登录老用户注册的账号,届时将存在很大安全风险。

手机号注销后会被运营商“二次放号”,的确是实情。据专家介绍,用户主动注销手机号,运营商在90天的冷冻期后会重新向市场投放该号码;因欠费等原因而被动注销的手机号,一般在半年后会再次投放。换言之,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注销,手机号都会被运营商再次销售,区别只在于冷冻期的长短。

手机号注销后,被重新投入市场,无可厚非。一来,这是国际通行做法,有惯例可遵循;二来,随着手机用户激增,手机号会逐渐出现供需失衡的局面,被注销的手机号再度启用可缓解这种矛盾。

但很显然,在人们当下的日常生活中,手机不只是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还承载了非常多的价值功能,比如为满足日常购物、打车、就医等需要而在多个平台注册账号,等等。因此,注销手机号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将相关互联网应用进行解绑,那么将带来隐私泄露、财产损失等一系列安全及法律问题。由此来看,手机号注销问题的确不容小觑。

对于用户来说,在注销手机号之前,当然有责任消除与之有关的信息勾连,比如解除相关互联网应用绑定等。但正如有网友所称,当前各种绑定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很多用户根本不记得自己曾经绑定了多少互联网应用。据报道,工信部已推出“一证通查”服务,可以查询用户在微信、QQ、抖音、京东、美团等App上的注册情况,这为用户查找绑定提供了便利,但目前尚没有哪个软件可以查到一个电话号码下所有的注册信息。也就是说,用户一时间很难解除全部绑定。注销手机号看似只是用户的私事,但解决由此带来的难题,则不是用户一个人所能处理的。为此,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相关平台都应积极作为,主动做好分内事。

从实践来看,一些网站和App动辄要求用户授权一键登录,导致用户的手机号等信息被随意收集,用户一旦注销手机号而又未能及时解绑,那么将给自己个人信息乃至隐私泄露埋下风险隐患。这也提示网络服务提供者要切实履行自身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而不是作壁上观,放任此类乱象发生。

对于公众的关切,几大运营商近日作出了回应,如中国联通客服表示,用户注销号码时,营业厅服务人员和业务受理单上会提醒及时解除相关互联网应用绑定,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同时,中国联通已与部分主流互联网企业建立了信息共享通道,为用户提供免费查询和清理服务。无论是及时提醒还是提供服务,这些做法都很实用,但不足以从根本上消除用户的担忧。

客观而言,大平台的安全机制和防护手段相对完善,而小网站、小应用的安全防护措施有限且数量庞大,这应成为关注的重点。这也给有关职能部门提出了一个监管命题:如何在管好大网站、大平台的同时,有效监管小网站、小应用,从而有效呵护公民信息安全。

故此,遏制手机号注销带来的种种风险,需要多措并举。一方面,通过升级技术手段,提高一键解绑的效能;另一方面,据此厘清各方责任,无论是平台还是运营商,不能只尽提醒义务,而虚置“看管”责任。只有各尽其责而又协同发力,才能最大程度消除手机号注销后带来的风险,从而带给用户安全感。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