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诠释“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让正气充盈社会

2024-03-05 15:03:1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凡超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

……

由张艺谋执导的现实主义电影《第二十条》于2月10日大年初一上映,影片以喜剧方式打开现实主义、以生活故事呈现社会群像、以嬉笑怒骂铺陈人生百态,在情与理、公序良俗与法律法规的平衡求索中,传递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最朴素价值期待。

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正当防卫”议题的法治题材影片,电影《第二十条》有哪些独特之处?在讲述法治故事方面取得了怎样的突破?剧中主角的现实原型是谁?带着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部门负责人、电影主创团队和法学专家。

弘扬“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理念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不仅是立法的要求,更是司法的底线。这句金句已经连续三年被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彰显了检察机关捍卫法治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和毅力。电影《第二十条》以艺术性角度向观众再次释放国家支持正当防卫、鼓励见义勇为的信号。

《第二十条》影片艺术地诠释了法律明确规定但“沉睡已久”的正当防卫条款,真实塑造了正义、无私、智慧、勇敢的新时代检察官形象,充分展现出检察官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倡导“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司法理念,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的新成效。

“影片讲述挂职检察官韩明人到中年,想在事业上最后拼一把,不料卷入一起分歧巨大的案件。他排除各方干扰,守住法律底线,准确适用法律,还当事人以公道。”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制片人张婷婷参与影片策划、制作的全过程,她介绍,影片以鲜活的现实题材故事、小人物视角作为切口展示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法条背后的法理人情。

演员雷佳音在剧中饰演韩明,他表示这次诠释的检察官又是一次全新突破,这是一个大时代洪流下生活中平凡人物成长的故事。

演员高叶在片中饰演女检察官,她说:“就是被角色身上这股永不放弃的轴劲儿和韧劲儿吸引。”而这股“轴劲儿”和“韧劲儿”也正是新时代下司法工作者在追求正义之路上的真实写照。

“我们在创作之初就是想弘扬‘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理念,激活沉睡的法条,制止不法侵害,弘扬正义和见义勇为精神。”张婷婷透露,影片中的案例参考了昆山反杀案、福州赵宇案和涞源反杀案等现实中真实案例。影片高度还原了现实中的办案检察官,他们也有工作压力和生活中的日常琐碎,人到中年升职的压力、孩子升学的压力,检察官也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这在电影中都以稍带诙谐的方式真实地予以呈现。

“我们的社会期待和鼓励见义勇为行为,立法与司法需要积极回应社会的吁求,不仅如此,立法和司法鼓励什么、抑制什么,也都具有一定的社会风气塑造作用。”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建伟认为,当犯罪行为正在发生时,社会防卫机制未必能够立即做出反应,需要被不法侵害者进行即时的自我防卫,或者有人见义勇为。如果正当的自我防卫行为和见义勇为行为受到错误的刑事追究,包括将正当防卫错误认定为防卫过当,容易造成最有利于不法侵害者的局面,让社会中受侵害者噤若寒蝉,任人凌辱,让正义之士失去“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勇气与豪情。为此,司法机关应当根据立法原意阐明规范的逻辑,正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防止冤枉行端履正的自我防卫者与见义勇为者,引导公民正确行使防卫权。

生动演绎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中国人骨子里充满了爱和温暖,有天然的古道热肠”“中国文化传承的深厚底蕴,让每个中国人本性就有讲求公平公正的朴素认知”……电影《第二十条》主创团队表示,这些价值观念都在影片中通过生活化的群众故事体现出来,这也正是电影想要表达的核心所在。

作为一部述身边事陈身边情、描摹当代社会众生相的群像作品,电影《第二十条》中的故事牵涉3个案件5个家庭,其中的人物形象跨越老中幼不同年龄段,涵盖多样群体,真实描摹出当下社会群像样貌、鲜活还原了市井生活的百态人生。据悉,在电影《第二十条》中,全员都有不俗表演,演员们各自所饰演的人物相较于他们以往的角色来说,也遇到了新的升级与挑战,众主创纷纷表示“不仅精进拔高了演技,还拓宽了戏路”。

演员马丽在片中饰演韩明的妻子,她表示:“相较于强架构强设定的喜剧电影,《第二十条》更追求一种在现实基调里、写实语境下的生活化喜感,这就要淡化形式感,尽量追求自然。”

“主创团队学习了大量法律知识,前往市一级检察院体验生活,塑造了诸多生动而平凡的人物形象。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法律知识更好地走进观众心中。”张婷婷说。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副厅长周惠永说,“让执法司法更加有温度,人民群众才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电影《第二十条》的上映,对于弘扬社会正气、鼓励见义勇为具有积极意义。”

唤醒“沉睡法条”撑腰“正当防卫”

电影《第二十条》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条规定,即刑法有关“正当防卫”的内容。

在民间对于司法议题的诸多探讨中,“正当防卫”一度成为关注最多、讨论声量最大的条款。有关“正当防卫”的争论直指普罗大众内心最朴素的诘问:“如果一个人见义勇为后,要把他抓起来的话,那谁还敢做好人?”“如果一个人遭遇暴力侵害时出手反击就要被抓,那是不是就只能乖乖地任由被打?”“如果一个人已经面临生死关头,是不是还有理智来冷静分析什么时候还手、打在什么部位、用多大的力度,才能在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保证不会犯法?”电影《第二十条》便是围绕这则“沉睡法条”的苏醒而展开。

近年来,在最高检直接指导下办理的一系列正当防卫案件,激活了这些沉睡多年的条款,使其保障人民权益的功能得以彰显。

为依法准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两高一部”于2020年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切实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做法,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

张建伟表示,电影《第二十条》折射了检察机关对于正当防卫性质认定上正在摆脱过去较为机械的司法习惯做法的束缚,从国法、天理、人情三方面结合和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综合评判来处理案件,突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时代强音。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有了更高水平的期待和需要,执法司法人员应当不断转变司法理念,顺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提高执法司法水平。”周惠永表示,对正当防卫的案件处理上,要坚持法理情统一,维护公平正义。要立足防卫人防卫时的具体情境,综合考虑案件发生的整体经过,结合一般人在类似情境下的可能反应,依法准确把握防卫的时间、限度等条件。要充分考虑防卫人面临不法侵害时的紧迫状态和紧张心理,防止在事后以正常情况下冷静理性、客观精确的标准去评判防卫人。同时,要注重查明前因后果,分清是非曲直,确保案件处理于法有据、于理应当、于情相容,符合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观念,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