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着力优化知识产权生态 增强保护创新的系统性

2023-12-07 11:02:4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 薛华

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坚持系统观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知识产权的系统保护能力,对于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对知识产权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与经济生活结合不够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确立采用强制性嵌入的制度变迁形式。长期以来,知识产权法是理论研究的核心领域,文献数量高居榜首,而管理类、经济类比较少;核心研究群体绝大多数集中在法学领域,领军人物全部为法学专家,几乎没有经济学家专门深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2.思想认识“泛法律化”趋势明显

知识产权虽然是一项法律制度,但实质上是经济问题。所有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必须放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分析和把握,这是是否正确认识和实践知识产权制度价值的关键所在。

知识产权的“泛法律化”过分强调并重视知识产权的法律属性,对其在经济生活中的局限性和适用性认识不够,知识产权、创新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没有得到充分深入分析,导致实践中“就知识产权谈知识产权”的倾向非常严重。

3.实践活动系统化思维不突出

知识产权制度机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实践所及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以及服务等均为其中相辅相成的重要环节,单独强调或忽视任何环节,都不符合制度机理,最终影响制度机制的绩效。

目前,实践工作分别着眼于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及服务等板块,或者单独对某一板块进行修正,但是,都没有系统揭示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没有全面反映制度发挥作用的机制。从整体上说,指导实践活动的系统性思维还不够。

思维逻辑的重构:知识产权生态

知识产权制度运行遵循的规则与自然生态学原则高度相仿,其结构、功能及其内在逻辑形成的秩序结构具有生态系统的特征。知识产权生态就是知识产权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知识产权生态系统是指各项知识产权之间及其与所处的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的动态平衡系统。

知识产权生态理论构想反映了知识产权制度实现的系统性,诠释了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政府主导性,可以解释知识产权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任何问题。笔者系统阐述知识产权生态理论,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知识产权制度设计的终极目的是保护和激励创新。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是驱动技术创新的核心机制。

第二,知识产权虽然是法律概念,但归根结底是经济活动的产物。因此,应把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一起放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去观察、研究和分析。

第三,知识产权的特点及其保护与创新的互动机制符合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应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基于此,增强系统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的能力,驱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优化知识产权生态是重要的路径选择。

优化知识产权生态的建议

1.弘扬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文化

任何制度目标的实现,首要是公众认识和行为与制度价值保持一致,这是基本规律。结合实际,应全力弘扬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将其纳入各部门、各地区年度考核指标,确保其迅速成为经济文化的重要部分。

2.优化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借鉴浙江省的做法,支持各地建设一批以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主体,与技术研发中心、成果交易平台、知识产权机构、创业孵化载体等有效互动,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把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植根于经济发展生活中,以点带面,实现良性互动。

3.推动知识产权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推动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社会团体、组织及个人广泛参与,对违法行为采取联合惩戒措施,有效增强惩戒的有效性、联动性、系统性,有力震慑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行为。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