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法学理论>>文化沙龙>>
狄仁杰与《谢死表》
发布时间:2022-04-06 09:50 星期三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 胡艺

很多人将狄仁杰称为“中国福尔摩斯”或者“中国007”。但不同于福尔摩斯和007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人物,狄仁杰确有其人,而且确有其事。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贞观四年(630年)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狄孝绪,贞观年间为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曾任夔州长史。从26岁入仕为官的35年间,狄仁杰直言敢谏,虽说不是平步青云,却也是有惊无险,但天授二年(691年),一场灾祸从天而降。

《旧唐书》关于来俊臣构陷狄仁杰谋反的这段描写不可谓不精彩!这段情节的惊险刺激程度不亚于谍战片。天授二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地官侍郎(户部侍郎)、判尚书、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武则天对他说:“你在汝南的时候,表现得很不错,但是你想知道有谁在背后诋毁你吗?”狄仁杰连忙表示拒绝:“陛下认为臣有过失的地方,臣应当改正,陛下如果认为臣没有过失,那是臣的幸运。臣不知道是谁在诋毁我,还能和他做朋友,所以臣不想知道。”武则天大为赞叹。

谁知没多久,来俊臣诬告构陷狄仁杰谋反,狄仁杰被捕入狱。当时的规定是,如果第一次审讯就承认,可以免于一死。来俊臣之所以被称为酷吏,除了喜欢诬告,更在于他喜欢动用酷刑。在他的酷刑之下,基本没有人能逃出生天。他一上来就准备给狄仁杰动刑让他招供,谁知道他一问:“你……”狄仁杰马上说:“是的,我谋反了!”但是狄仁杰话锋一转:“当今皇帝以周代唐,普天之下,万物唯心,我是李唐旧臣,自然要忠于旧主。谋反是事实。”来俊臣看他这副态度,倒是没有为难他。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来俊臣走了之后,判官王德寿又来刁难他:“尚书已经招供,死罪肯定能免,但是我想升个官,您这点事还不够,尚书能攀咬杨执柔吗?”狄仁杰问他:“为什么平白无故牵扯上他?”王德寿替他想好了口供:“尚书当春官的时候,杨执柔是你的司员外郎,就从这时候说他也参与谋反就行。”狄仁杰愤怒地说:“皇天后土,你居然让我干这种事?!”继而以头撞柱,血流满面。王德寿见状害怕地跑了。

因为狄仁杰承认了谋反,大局已定,来俊臣就放松了对他的戒备。狄仁杰求狱警给他笔砚,他把被头的帛布撕下来,在上面写了申冤的信,藏在自己的厚棉衣里。然后对王德寿说:“现在太热了,麻烦你把这个给我的家人,让他们给我改薄点。”王德寿也没细看,就给了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狄光远也很聪明,知道事有蹊跷,父亲断不会无缘无故在此时送来棉衣,收到信后立即上告武则天。武则天看了信后即刻召见来俊臣,问他狄仁杰的情况。来俊臣心知有变,但作为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倒也临危不乱:“狄仁杰入狱之后,我以礼相待,未动用大刑,连他的冠带都未去除,每天能吃能睡的。如果他不是真的有罪,怎么会自己认罪呢?”

以武则天的性格,自然不会只听一面之词,定会派人去狱中查看。来俊臣算准了这一切,回去之后马上让王德寿给狄仁杰穿戴整齐去见武则天的使者。这还没完,来俊臣心想要坐实狄仁杰谋反,只有口供还不够,最好能把这办成狄仁杰畏罪自杀的铁案,于是他让王德寿模仿狄仁杰的笔迹写了一封《谢死表》,并把这封《谢死表》交给前来的使者。不承想弄巧成拙,武则天与狄仁杰君臣数十年,岂能不知他的为人,又岂能不知道来俊臣的手段,当即召狄仁杰面圣。武则天问狄仁杰:“你为什么要承认谋反?”狄仁杰无奈道:“如果我不承认谋反,早就死在来俊臣的鞭笞之下了。”武则天继而问道:“那你为什么要写《谢死表》呢?”狄仁杰一脸蒙:“我没写过这篇表啊!”武则天和狄仁杰看了这篇表之后,一比对字迹,就发现是伪造的,于是,狄仁杰死罪得免,被贬为彭泽县令。武承嗣多次奏请杀死狄仁杰,都被武则天驳回了。从结果来看,明明是冤案的受害人却被贬为县令,明明是诬告构陷的施害人却未被追究任何责任,也可以说是非常微妙了。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等趁机揭露来俊臣种种罪行。来俊臣被判为谋叛罪,武则天下令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来俊臣执行死刑,登记并没收其家产,将其酷吏党徒全部流放岭南,延续14年之久的恐怖“酷吏政治”宣告结束。

可能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武则天实行残暴的“酷吏政治”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但是纵观她从参与朝政到“神龙政变”退位,也只是在临朝称制之初和称帝之初这两个时间段重用过酷吏。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临朝称制,不久,徐敬业打着匡复李氏王朝的旗号,在扬州起兵,自称上将。仅半个月时间,徐敬业就募集了10万兵马,这次起兵虽然很快被平定,但隐藏的反对派仍有很大的势力。由于这些人尚未起兵造反,不能用大军征讨,只能用残暴酷烈的官吏加以惩治。武则天便改变了以往对酷吏的态度,开始扶持酷吏,大开告密之门。这些做法,沉重地打击了武则天的反对派,帮她清除了很多政敌,为武则天改朝换代、巩固政权扫除了障碍。但是作为工具人,当政权进入正轨之后,酷吏们就被弃如敝屣了。政局稳定之后,武则天立即改变了对酷吏的态度,由重用变为抑制。随着武则天态度的转变,酷吏很快走上了消亡的道路。

(文章节选自胡艺《案卷里的唐朝法律故事》,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刘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