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法学理论>>活动信息>>
法学院的昨天·今天·明天——法治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1-10-20 10:45 星期三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本报讯 记者蒋安杰 10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主办,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和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共同作为支持单位的“法学院的昨天·今天·明天——法治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中国社科院大学举行。论坛分为三个单元进行,来自学界实务界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350余名2021级本硕博新生和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共计450人参加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社科大党委书记高培勇,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国家法官学院教授胡云腾,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潘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法学院院长王轶,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务院参事焦洪昌,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中国社科院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学部委员陈甦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院长莫纪宏担任主持人。

高培勇表示,法学院举办汇集多方面主题于一体的别开生面的学术论坛是对过去一年不平凡旅程的敬意,对法学院昨天的深刻思考必然延伸到今天,从而提高到规律层面加以认识,为法学院的明天乃至未来发展绘制路线图、制定时间表。中国社科院根据党中央的决策组建中国社科院大学,中国社科院的定位决定了中国社科大及其法学院的定位,尽管我们的法学院还很年轻,但只要把握住方向和定位,就一定能培养出一流的高质量法治人才。

胡云腾表示,中国社科大法学院虽然年轻,但其前身历史悠久,从早年的筚路蓝缕到今天社科大法学院的大踏步发展,离不开王家福、王叔文、郑成思、梁慧星、孙宪忠等一代又一代法学家的呕心沥血和无私奉献。如今的社科大法学院是科教融合的新型法学院,各方力量强强联合,精诚合作,必将释放出巨大的潜力,建设成为一流法学院指日可待。他寄语同学们要高度关注中国法治实践,在学习法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同样注重对司法案例和司法解释的学习研究,学以致用,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潘剑锋以“北大教育十年的成果与经验”为主题,分别从北大法学院的历史沿革、北大法学院教学改革、北大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以及面向未来与世界法学教育的成果与经验作了精彩分享。他表示,今天大家会聚一堂,讨论和分享法治人才培养的经验和相关成果,对于我国的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王轶表示,进入法学院学习首先要思考“什么是法学”。在他看来,法学可以区分为作为知识的法学、作为技能的法学和作为生活的法学。学习作为知识的法学,目的是掌握法律的原则和规则,娴熟运用法言法语,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习作为技能的法学,目的是掌握从事法律职业必备的技能,成为适合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学习和体悟作为生活的法学,目的是了解法律对人类面对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看法,从而提升人生境界。

焦洪昌表示,因应国家对法治人才日益多样和专业的需要,各个大学都在打造自己的特色,形成法学院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他分享了中国政法大学的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法学院新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多说“我观察”和“我发现”,而不是“我认为”;二是阅读是硬道理,写作是硬功夫;三是学问就是学会追问,培养好奇心和想象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抱着“法庭一言定胜负,朱笔一落命攸关”的态度学习法律。

申卫星讲述了清华大学法学院与社科大法学院的深厚渊源,介绍了清华大学法学院面向国内、面向国际和面向时代“三个面向”的教改思路和“1141”教改方案,分享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对培养“通识更实、专业更专、前沿更前”的一流法治人才的有益探索。他表示,各家法学院要加强交流互鉴,与社科大法学院一道,共同为中国法学教育模式的变革和新时代法治人才培育贡献力量。

陈甦表示,未来法学院的建设,一要根据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方向与特质来把握法学院的方向与特质;二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作为今后的教研重点;三要充分利用好中国社科院的知识资源和学术平台;四要注重建立优质的合作关系;五要充分发挥科教融合优势,形成自己在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上的独特风格和优质能力。

责任编辑:买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