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粤港澳大湾区频道>>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深圳政法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1-12-06 11:40 星期一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2021年5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深圳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模式和路径,先行先试、引领示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经过五到十年不懈努力,率先基本建成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努力将深圳打造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城市典范。

《意见》印发后,深圳市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奋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深圳政法系统坚定扛起政治责任、主体责任,紧紧围绕自身职能定位,凝聚奋进力量,以斗争精神攻坚克难,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新篇章。

本报12月1日集中刊发深圳市直、各区(新区)政法单位探索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的新实践、新成效、新展望,敬请读者关注。

深圳中院优化破产办理体系服务经济发展

近年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深耕破产制度综合改革“试验田”,在健全破产办理机构模式、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完善破产重整体系、推进跨境破产协作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推动深圳经验转化为制度设计,积极构建现代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破产办理体系。

对标国际一流标准

打造现代化破产办理体系

率先构建“法院裁判、管理人执行、机构保障、公众监督”的现代化破产办理体系,有力提升破产框架力度指数。

2019年1月14日,深圳破产法庭正式揭牌,成为全国第一家破产专业审判机构,破产审判的专业性和体系完备性不断提升。2020年,深圳破产法庭共受理破产案件1358件,占全国法院的十分之一,妥善办理了安琪月饼重整案、快播科技清算案、年富供应链跨境破产案、梁文锦个人破产重整案等一大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破产案件。

积极推动府院联动机制转型升级。转变传统“一案一议”的府院联动模式,推动深圳市政府设立全国首家独立运行的破产事务管理署,指导成立深圳市破产管理人协会;联合19家政府机构和部门,出台4个办理破产府院联动工作意见,并联合市税务局开发上线全国首个区块链破产事务办理平台。

率先全面构建破产信息公开制度。推动建立破产信息公开制度,联合市场监管局、破产事务管理署共同出台全国首个破产信息公开与状态公示机制实施意见,实现市场主体破产信息全方位、广角度、多渠道公开,助力信用体系建设。

“破冰”个人破产制度

鼓励诚信债务人经济再生

着眼破产法律制度体系完善,坚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破产理念;着眼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全力推动个人破产制度落地生根。

深入研究论证,向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个人破产立法建议,全程参与个人破产特区立法起草工作。2020年8月26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以全国首部地方性立法为个人破产制度“破冰”。

2021年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施行之日,上线自主开发的全国首个个人破产综合信息系统——“深破茧”系统,打造PC端、小程序双入口,实现个人破产案件全信息数据采集、全流程在线审理,程序参与人、破产管理人、法官掌上办案,有力提升了破产审判和办理监督质效。

遵循“先行先试、稳中求进、先易后难”原则,积极推进个人破产实施工作,健全试点配套机制。截至2021年11月15日,共收到个人破产申请838件,建立一整套材料审核、面谈辅导等环节分流识别标准,正式立案审查55件,启动破产程序20件。

严格把握程序准入,梳理裁判规则,培树典型案例,贯彻诚实免责破产理念,凝聚改革共识,建立制度自信。2021年11月8日,深圳中院依法宣告全国首位债务人呼某破产并进入免责考察,全面适用《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充分发挥个人破产制度对“诚实且不幸”债务人的救济作用。

推动跨境破产协作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重整网络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跨境破产审判工作战略布局,扩大深圳跨境破产协作的区域和国际影响力。在全国首创破产财产跨境网拍模式,吸引境外投资人,拍卖3架波音747货运飞机,完成全球首例跨境大宗破产财产的网拍交付。

率先实现跨境破产裁定境外认可。积极推动跨境破产裁判互认和事务协作。2020年5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裁定认可深圳年富案破产清算程序并予以协助,是全国首例破产管理人获准代表母公司对香港子公司全面行使权利的案件。

积极推动深港跨境破产制度框架构建。最高人民法院与香港律政司在深圳签署《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协助破产程序的会谈纪要》,明确深圳中院作为跨境破产协作试点法院。

积极推进香港破产协助案件审理。2021年9月6日,深圳中院正式立案受理首例香港破产管理人申请跨境破产协助案件,目前正在审查中。

创新优化重整规则

健全困境企业拯救制度

持续创新优化破产重整制度,助力困境企业恢复竞争力,提振市场和投资者信心,先后有40余家企业通过重整走出债务困境。

首创“预重整”机制,允许困境企业保留自主经营权,支持债务人在法律框架下及时开展自救,与债权人协商谈判,并为重整协议的制定、效力衔接和实施提供司法保障。

创新制定全国首个《破产重整案件审理规程》,专门对预重整制度作出规定。精准识别企业市场经营价值,成立快审团队,建立繁简分流识别机制,积极推动能够挽救的企业进行重整,审结全国首例执行转破产再转重整案件——水指实业案。

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

促进资源高效再配置

制定全国首个《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的操作指引》和《关于执行移送破产案件管理人工作指引》,探索执行不能案件转破产程序。2020年,深圳中院受理执行转破产案件618件,消化执行案件6044件,平均审理时限不到6个月。

出台《关于破产程序中网络拍卖财产工作指引》,依法网上处置并变卖困境企业资产23亿元,降低企业退出市场成本,确保债权高效回收,实现市场资源再配置。

深圳检察机关打造精准帮教未成年人“深圳标准”

深圳检察机关坚持“创新驱动、理念先行、总体规划、系统推进”原则,确定“以国家亲权为指导,以制定行业标准为主要手段,做未成年人国家监护法律体系的推动者、共同建设者、监督维护者”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基本思路,并进一步总结为“国家监护 守护未来”8个字。

2018年,深圳检察机关确定“一点两面 四大检察”未检工作总体布局、“三步走”总体规划和“四个一”运行机制。2020年,制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示范院未检指标体系。

据介绍,“一点两面 四大检察”是指以精准帮教为切入点,在被性侵未成年人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司法上游拓展面和以防止校园欺凌家庭暴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上游拓展面大力拓展,全面开展“四大检察”业务。

“三步走”总体规划的第一步,2019年,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总结制定“精准帮教深圳标准”,并依托标准建立专业司法社工培育体系,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提供基础条件;第二步,2020年至2022年,运用精准帮教培育的专业司法社工,以性侵未成年人保护和反校园欺凌家庭暴力为重点,开展全面探索,形成包括“精准保护深圳标准”“精准预防深圳标准”在内的全面的未成年人保护深圳标准体系;第三步,2025年前,依托系统全面的未成年人保护深圳标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建立,全面完善未成年人国家监护法律制度。

“四个一”运行机制是指在开展精准帮教、精准保护和精准预防工作中,坚持系统推进,培育一支专业的司法社工队伍、提炼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标准、开发完善一个高效运行的平台工具、形成一套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提供专业人才、专业技术、专业工具、专门机制,为全面开展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019年7月,深圳未检在全国首创“涉罪未成年人精准帮教深圳标准”,同步自主开发上线智慧未检精准帮教云服务平台系统,全面支持和规范所有帮教活动,建立对所有数据实时自动统计、自动更新、自动分析、自动考核、自动展示的综合性智能服务平台。截至2021年11月15日,已将1202名涉罪未成年人纳入系统精准帮教。全市教育挽救成功率大幅上升,由2019年上半年的19%提升到当前的57.48%,效果最好的光明区人民检察院达到87.72%。

2020年4月,深圳未检制定下发《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示范院未成年人检察项目试点的通知》,正式转入“三步走”的第二步,并选取光明区作为试点。试行后,2021年2月,光明区被性侵未成年人的有效干预率由原来的不足5%提升至70%以上,效果明显。2021年9月1日,“精准保护深圳标准”发布,同步上线智慧未检精准保护云服务平台系统,在全市全覆盖开展精准保护。

组建全国首家“党委领导、司法主导、专业驱动、科技保障、社会协同”的司法主导型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委员会,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主要职能部门全部纳入,统筹全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工作,下设综合保障、司法社工培育、信息化3个综合协调小组和涉案司法帮教保护、校园欺凌、反家暴及监护教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综合治理4个专业协调小组,实现分级处遇、统筹保护。

构建全国领先的未成年人保护国家监护法律制度体系,为深圳先行示范,建设“幼有善育 学有优教”的民生幸福标杆城市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此外,深圳未检创造性地将强制措施审查、监管活动监督固化在智慧未检帮教系统中。2020年,开展“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活动;2021年,开展“擦亮监控眼睛 盯牢校园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

深圳反电诈攻坚行动实现“五个历史成效最好”

今年以来,广东省深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国周带领全警,坚持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发起“反电诈攻坚行动”,取得突出成果,实现“五个历史成效最好”。

压发案成效历史最好。今年以来,全市电诈警情同比下降41%、环比下降46%,诈骗警情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35%,电诈立案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31%,诈骗立案同比下降33%、环比下降43%,4项数据首次全部实现同环比“双下降”,电诈和诈骗警情下降幅度居全省第一、全国一线城市首位,提前实现了国务院反诈联席办提出的全年压发案目标。

打击破案成效历史最好。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共破获电诈案件7975宗,同比上升7%;刑拘电诈犯罪嫌疑人4914人,同比上升67%;逮捕电诈犯罪嫌疑人2128人,同比上升28%;摧毁电诈犯罪团伙窝点1138个,同比上升23%;主动研判发起全国、全省打击电诈集群战役11次,抓获电诈及其关联犯罪嫌疑人5549人;打掉电诈犯罪链条15个,抓获境外回流、洗钱团伙等违法犯罪人员312人,斩断电诈人员外流境外窝点通道32条;打击战果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断卡治理成效历史最好。瞄准银行卡和手机卡,全力推进“断卡”行动,将深圳市个人银行账户从8亿个挤压至1.55亿个,对公银行账户从1200万个挤压至266万个,手机卡数从6600万个挤压至4950万个;每月新开涉诈银行卡从去年平均377张急剧下降至17张,降幅高达95%;涉诈手机卡从去年平均213张直线下降至45张,降幅高达79%。

止付挽损成效历史最好。在全国首创警务手机“紧急止付”App,打通一线民警与反诈中心紧急止付通道,让接警民警随时随地发起紧急止付,全警60分钟内紧急止付率从去年的42%上升到100%,30分钟内紧急止付率从去年的7%上升到96%,共拦截止付涉案资金13亿元,占损失资金的81%,紧急止付速度和止付资金总量均排名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同时,瞄准止付资金权属复杂的“痛点”,创新被骗资金返还手段和机制,共为166家被骗企业和930名被骗群众返还被骗资金1.01亿元。

预警宣防成效历史最好。“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速度最快、安装数量最多,仅59天全市安装量突破1000万。搭建深圳市局、各区分局、派出所三级反诈预警劝阻专班,实行24小时联勤联动。同时,联合互联网企业,创建涉诈App、网址、域名反制新手段和新技术,每日精准预警和落地劝阻量从2020年的2000余条激增到目前的2.7万条,累计预警748万余人(次),预警反馈率达99%,提前防止10亿余元资金被骗,切实保护了群众财产安全。

此外,深圳市公安局党委创建“六个一”反诈新机制,为“反电诈攻坚行动”提供组织保障。一是提升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刘国周负总责的攻坚行动领导小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补强一支反诈专业队伍,明确“见场地、见人员、见席位、见队伍、见机制”的“五见”标准和要求。三是建立“全局一盘棋”工作机制,构建刑侦牵头抓总,情指、网警等各部门联动发力,各区分局落地执行的“一盘棋”工作机制。四是每周召开一次攻坚推进会,每个周日组织全市公安机关各单位“一把手”召开反电诈专题会,交流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难点、强力推进。五是建立一支反诈督察工作队,由市公安局党委直接领导,每天直插到各区分局和相关警种一线,现场进行督察,倒逼各项反诈任务高质量落实。六是每周一、三、五召开一次反诈调度会,逐项解决基层落实“反电诈攻坚行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同时,推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推动宣传战线落实到位。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作为赢取反诈战略主动权的重要契机,有效带动全市电诈警情、诈骗警情双双下降拐点。

建立快速高效预警工作机制,推动劝阻战线落实到位。强化警企合作,在全国首创多个反制新手段、新技术,拓展涉诈电话语音、社交图声、App域名等潜在被骗对象数据,将大量诈骗遏制在发案前。

以治理黑灰产业为重要抓手,推动断卡战线落实到位。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市通信管理局、各商业银行和三大运营商,开发全国领先的高危“两卡”分析模型。在全国首创“一卡双查”断卡新模式,严打行业“内鬼”,强力支撑“两卡”治理。

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推动打击战线落实到位。全年、每月轮动开展“拔钉”“断卡”“断流”“断号”等专项行动,打掉犯罪团伙1000余个,缴获GOIP、多卡宝、“猫池”等设备200余台。同时,全面斩断犯罪关键链条,通过发起集群战役、“打回流”等多种方式,百万案件破案率达62%,核实受害人千余名。

调动全社会反诈力量和资源,推动联动战线落实到位。用好绩效考核“指挥棒”,推动市区两级政法委在平安建设考核中专门考核反诈工作,以追责问责的高压态势推进反诈工作开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审议为契机,全力构建全民反诈格局。

深圳司法局强戒一所禁毒宣讲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深圳市司法局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强戒一所)在扎实做好所内戒毒工作基础上,努力推动戒毒工作阵地前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将戒毒工作触角向社会延伸。

2015年12月,强戒一所成立全市司法行政系统首家专业禁毒宣讲团,开展以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戒毒场所、进戒毒人员家庭、进新媒体平台“六进”为载体的禁毒宣讲公益活动,取得明显的社会效果。今年以来,结合禁毒形势,强戒一所党委对禁毒宣讲工作提出新要求,给予新期盼,并在禁毒宣讲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创新。

整合宣讲力量

强戒一所党委高度重视禁毒宣讲工作,把禁毒宣讲作为延伸戒毒职能、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全力支持。2021年3月30日,强戒一所组建由两名干警、一名社工组成的禁毒宣讲团专职队伍,为禁毒宣讲团配置专属办公场地。同时,充分挖掘干警潜力,采用部门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重点选拔26名基层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好、对禁毒宣讲充满热情的民警加入兼职讲师队伍,实现禁毒宣讲工作“老中青”人才梯次搭配。

2021年5月,禁毒宣讲团成立强戒一所志愿服务队,在全所招募志愿者35人,目前已开展10项志愿活动,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区别分类宣讲

强戒一所在经过充分论证和深入调研、研究细化宣讲对象特点的基础上,把外来务工人员、企业白领、在校学生、社区居民、戒毒人员及家属6类受众作为宣讲工作重点人员,列入宣讲清单。同时,针对受众年龄结构、知识层面、理解程度,针对性地设计6个不同的课件,强化宣讲效果。

根据6类不同受众,强戒一所将26名专兼职讲师细分为小学组、中学组、大学组、企业白领及外来务工人员组、社区居民组、戒毒人员及家属组6个讲师宣讲组,6组讲师分别学习不同的授课形式和授课技巧。

据了解,每名外出宣讲的讲师必须接受所党委的考核验收,以试讲方式,通过考核后方可外出宣讲。今年以来,强戒一所党委共开展试讲考核8次,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提出授课意见31条,同意9名讲师外出宣讲。

扩大传播渠道

强戒一所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理优势,与罗湖区教育局、禁毒办开展三方会谈,确定禁毒宣讲合作方向,今年已在罗湖区锦田小学开展3期宣讲。同时,分别到振能小学、鹭湖外国语小学各开展一期宣讲。

与观湖街道合作,开展“每月8号与毒品说88”网络直播活动,今年已开展7期直播,受众达141.86万人(次)。其中,一次宣讲直播受众达36.2万人(次),宣讲受众人数持续增长。

加强与市司法局普法处合作,依托普法处“深圳法宣号”平台和其他资源,合作开展电视台采访报道1期、无线电台广播1期、禁毒脱口秀视频2期、禁毒漫画宣传1期、禁毒情景小短剧1部,禁毒宣讲社会效益显著。

“开展禁毒宣讲活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宣讲团有关负责人说。禁毒宣讲工作走出围墙,走到群众中,在丰富戒毒工作内容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司法为民宗旨。宣讲活动中,群众学习热情高涨,禁毒意识和法治观念显著增强。参与宣讲的民警在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增强了依法履职的自觉性,丰富了警队文化建设的新内涵。

深圳福田区探索创新“党建+平安”基层治理模式

深圳市福田区坚持以改革创新、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为抓手,在园岭街道试点打造八卦岭平安建设中心,打破层级壁垒、条块界限,统筹整合基层治理资源,构建统一调度、联动处置机制,形成专业化、精细化的基层治理格局。

自2020年10月以来,八卦岭平安建设中心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23件,调解成功率达98.1%。

建立四个平台

建立基础建设平台,依托网格采集核查人口、法人、房屋、事件等社会治理基础数据,动员和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组建平安建设联盟,组织和培训网格员、保安员、楼管员等平安志愿者,依托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构建信息共享“一张网”。

建立指挥调度平台,以八卦岭派出所情报指挥大厅为依托,安排街道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驻,设立联勤联动席位,进行诉求统一受理、事件统一分拨、力量统一调度。

建立纠纷调处平台,在八卦岭平安建设中心设立人民调解室,由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干部和专业社会组织搭建专业化调解团队,针对片区特点,线上线下开展劳资、物业、婚姻家事等矛盾纠纷调处。

建立司法服务平台,整合优化各类公共法律资源,为群众提供公益性法律顾问、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确认等公共法律服务。

创新工作机制

在八卦岭平安建设中心设立联合党支部,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平安建设分中心,推动基层治理单元党建全覆盖,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平安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建立街道分管领导负责,综治部门具体牵头,站所、社区共同参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联动处置架构。平安建设中心由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综合执法中队、市场监管所、人民调解组织、专业调解机构等站所作为联动力量常态入驻;各社区每日落实1名干部24小时值守;基层治理网格员全程参与网格内事件处置。

闭环运作,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确保处置“能兜底”。通过受理研判、指令下达、处置反馈、评估跟踪4个环节,对受理的每一起事件实行闭环式处置。

坚持问题导向

平安建设中心由最初发现受理事件的工作人员将情况报告中心,指挥调度平台分析后,直接向各相关部门发令处置,改变了原来上报区公安分局情指中心、区总值班室后,向区相关部门和街道派单,部门和街道再派单给下级部门的冗长处置流程,处置力量平均到达时间由原来的45分钟缩短至15分钟,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平安建设中心由值班领导统筹协调多部门联动、多元化协作,改变了以往相关部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重大复杂问题职责边界不清的情况,治理效能大大提高。

深圳罗湖区建立无讼商圈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罗湖区桂园街道经济发达,商业楼宇林立,商事主体众多。为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前端处置,2021年8月,罗湖区在桂园街道京基100党群服务中心成立诉源治理非诉解纷中心(蔡屋围无讼商圈),以党建为引领,调动优势资源,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方便快捷高效的纠纷化解服务和公共法律服务,进一步深化“无讼”理念,拓宽纠纷化解渠道,提高纠纷化解效率,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实现蔡屋围商圈诉讼趋零,助推蔡屋围商圈经济可持续发展。

该中心运用融平台、电子卷宗系统、深圳移动微法院等信息化平台,引导当事人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和线上开庭,运用电子卷宗系统推行无纸化调解和归档工作。同时,将调解方式、诉讼制度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整合多个平台,将多元解纷机制集约成“一张网、一条龙、一站式”,使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线上解纷,实现多元解纷质量最优化、效能最大化。

创新金融类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开展金融类纠纷诉源治理工作,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可进行调解的信用卡纠纷、小额借贷纠纷案进行初步筛选分流。建立金融调解工作室,组建多元化、行业化、专业化调解队伍,针对辖区内信用卡纠纷、小额借贷纠纷等频发的金融纠纷进行“专管”“专调”。

该中心将线下走访与线上指导相结合,每月开展线下走访及调解业务定点指导工作,加强对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支持和指导。每月定期发送调解工作月报,内容包括上月调解基本情况、工作动态、调解指导案例等,并及时反馈调解工作情况。

加强调解员管理,严格考勤管理和工作纪律,规范调解员的职业行为,要求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遵守保密规定。建立每周小组学习、月度集中培训和季度考核机制,不断提高调解员各方面素质。截至2021年10月,罗湖区人民法院已组织调解员在线培训8次、线下培训2次、季度考核3次。

据统计,截至2021年11月9日,罗湖区诉源治理非诉解纷中心(蔡屋围无讼商圈)共受理纠纷4578件,已处理4122件,引导完成司法确认355件。

深圳盐田法院智慧法院建设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2017年4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为全省智慧法院试点单位。4年多来,盐田法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推进信息化工作,勇于突破,敢闯敢试,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智慧法院建设之路。

率先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办案

盐田法院建立以法官为主导,由法官、工程师、科技公司组成的信息化建设团队,研究确定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网上行政诉讼服务系统、司法管理系统等子项目,逐项推进、稳步实施。

盐田法院敢于突破常规,尝试跨界思维,实现条形码识别、档案智能密集存储、材料智能识别编目等多个其他领域先进技术的成功运用,解决了材料中转存储、归档标准前置等线上办案闭环的关键问题,于2019年5月18日率先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办案。

健全智慧法院网络体系

开发建设具有智能阅卷、流程管控、诉讼服务集约、类案智推、文书辅助生成、一键归档六大核心功能的电子卷宗系统,充分运用OCR识别、语音转写、信息抓取回填等技术,大幅提升信息数据录入效率。

开发建设“法智云端”系统,打通行政机关与法院之间的数据链接,实现法院与行政机关之间行政非诉审查案件立案、材料递交、文书送达等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具备要素校验、流程推送、文书批量制作送达等功能。

建成审判管理一体化平台,集成“可视化展示”“案件数据管理”“审判绩效管理”3个子系统主要功能,设立22个便捷操作入口,以卡片式操作方式打通数据接口、集成应用界面、掌握偏离信息、无感链接切入,实现各类信息数据实时抓取、动态展示,对各办案环节超期办理等审判偏离行为自动冻结。平台上线以来,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从89.6天减少至78.7天,上诉案件平均移送周期从75.7天下降至26.5天。

建设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

盐田法院建立“集约+智慧”一站式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将材料收转、排期、送达、保全、鉴定、庭审记录、归档、上诉8项审判辅助事务的集约办理与智慧法院建设并行推进,在电子卷宗系统中嵌入集约事项管理模块,具备动态数显、事务统筹、业绩展示、冲突校验、瑕疵识别等各项功能,实行统一集约办理,各项事务专人负责、分段处理。

智慧化集约以来,原由49名法官助理负责的非核心事务性工作减少为由8名书记员负担,原由法官助理承担的事务性工作减少56%。案件平均排期周期由原来的8.6天缩短至1天,进行首次送达的时间由原来的14.7天缩短至3天,平均归档周期由原来的59.8天缩短至29.7天。

深圳南山区主动听取群众诉求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作为深圳改革开放最早的建成区之一,南山区招商街道产业业态丰富,人口结构多元。为及时有效解决群众诉求,积极化解历史积案、骨头案,维护辖区稳定,2021年7月1日,招商街道建成并投入使用群众诉求服务大厅,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成为南山区推广群众诉求服务基层治理模式的一张亮丽名片。

招商街道以“党建引领、方便群众、就近服务”为原则,搭建“1+11+32”三级组织架构(1个街道群众诉求服务大厅、11个社区群众诉求服务站、32个重点场所群众诉求服务站)。建成群众诉求“500米服务圈”,通过网格排查和接受群众来访,实现群众家门口的矛盾调解、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多元诉求服务。自街道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开通以来,招商街道共接待来访群众679人,立案受理524件,已办结509件,结案率达97%,与启用群众诉求服务平台之前的91.5%相比,化解率有明显增长,平台优势明显。

此外,招商街道还与南山区劳动仲裁院合作,在大厅设立南山南部片区首个街道级巡回劳动仲裁庭,现已开庭调解8次,案件总金额达42万余元。同时,在大厅成立惠琴调解工作室,为街道培养一支更高效的调解员队伍,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烦心事,就地形成化解纠纷闭环,构建基层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模式。

招商街道通过群众诉求服务指挥中心系统,实现后台、系统、网格的集约管理和统一调度,即“街道综治+司法+网格”等诉求服务部门全面合署办公,“块事通”App、“党建G+”等数据通道全面贯通、一网接入,社区工作者、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民警、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小区物业、建筑工地信息员等前线力量集中进入网格,街道所有网格全部进入系统,在服务端实现了诉求处理的“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化解、第一时间确认、第一时间反馈”,在诉求端实现了群众“只进一个门、只联一个网”即可办成事的便民目标。

对群众诉求,社区能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社区解决不了的,通过“社区发令 部门执行”机制,以区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名义通知区、街相关职能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到场共同协调处理。街道党政领导带头“闻令而动”,对化解难度较大的重大矛盾纠纷和重点信访积案实行“领导包案”,并下沉诉求服务站点当“调解员”“接访员”“包案员”,面对面、一对一解决重点矛盾纠纷。今年以来,街道领导共下沉社区接访群众152批343人(次)。

深圳宝安区积极打造企业合规服务高地

深圳市宝安区将企业合规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以优化营商环境为落脚点,探索城区合规管理范本,着力打造全省、全国企业合规服务高地。

成立区级企业合规委员会

宝安区成立全国首家区级促进企业合规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合规委),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担任主任,区委依法治区办承担区合规委办公室日常运作。

区合规委下设刑事合规、行政合规、信用合规、行业合规4个专项组,确定35家成员单位,包括4家政法单位、17家行政执法部门、8家上级垂管部门、6家辅助部门,均成立了主要负责人挂帅的领导小组,形成了全区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构建全域合规建设模式

率先出台《企业犯罪相对不起诉适用机制改革试行办法》等制度文件,创设重点企业案件通报、合规激励告知、企业合规整改考察验收等10余项制度,探索“不起诉从宽处理”“行政从宽处罚”双重激励机制,将企业合规承诺、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合规效果互认等做法向行政合规领域拓展延伸。

率先出台8条柔性执法措施,优化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对重点企业逐家制定年度联合执法检查计划,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建立激励机制,17家重点行政执法单位共制定企业合规指引673项,轻微行政违法行为从轻、减轻、不予处罚清单419项。

率先在重点领域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推行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相继推出“信易贷”“信易租”“信易批”等多元服务。围绕信用信息披露共享、风险预警、异议申诉和修复,建立“3A”信用企业合规激励机制,梳理了9个方面20条具体措施。

打造多元赋能保障体系

开发建设宝安区企业合规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全过程记录合规案件启动、调查、监督、评价等工作,实现“事前全方位采集、事中分类分级处置、事后核查验收”的全流程智能闭环管理。

依托最高人民检察院民营经济司法保护研究实践基地,打造合规智库。加强企业合规师培训,吸收29所合规律师事务所、254名法律服务人才加入宝安区企业合规律师专业服务团队。

联合深圳海关共建企业规范管理示范基地暨稽查核查实训示范基地,为企业搭建三位一体实训体系。基地启用以来,已组织7批辖区高级认证企业实地参观培训、1000余家企业线上参观培训,培育73家企业获海关AEO高级认证,引导41家企业主动披露漏报事项。

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宝安区企业合规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全区各执法部门适时采取纠错执法、分类处置违法行为等措施,不予处罚案件415件,减轻、从轻处罚案件992件,减免金额4063万元;区检察院办理企业合规刑事案件10件18人,不捕或变更强制措施7人,不起诉9人、企业2家。宝安区区域综合竞争力、工业实力、投资潜力、创新和营商环境分别跃居全国百强区第八名、第五名、第四名和第二名。

深圳龙岗区宝龙街道构建“党建+1234”智慧治理模式

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以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建设智慧平安(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积极构建“党建+1234”基层智慧治理模式,实现基层系统、精细、高效治理。

据统计,今年前3个季度,街道受理信访总量达4375件(次)。其中,街道综治中心信访窗口接待来访群众254批571人(次),同比批次、人次分别下降4.2%、12.3%;集体访4批次23人(次),同比批次、人次分别下降33.3%、30.3%。

坚持党建引领

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党政综合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等21个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智慧平安(群众诉求)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宝龙街道智慧平安(群众诉求)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把中心建设工作摆在街道政法工作突出位置。

开发一个平台

宝龙街道在全市率先开发上线平安建设“码上办”平台,为群众提供信访诉求、纠纷化解、法律服务、治安联防、心理咨询、隐患上报等智能服务。群众和平安员可全天候扫码上传矛盾诉求、安全隐患事项,系统自动分拨至社区,社区根据事项及时受理。

平台上线以来,共受理纠纷792件、社区发令47件、相关咨询502次,成功化解纠纷748件。

建设两级阵地

宝龙街道率先在全区打造街道、社区两级线上智慧平安智慧指挥中心,充分整合网格、信访维稳、消防、安监等多个系统,实现一个口子快捷高效处置、全流程可视化管理,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事件办理成效。

街道级线下中心整合警务便民服务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区人民法院驻街道工作站、行政服务大厅、心理咨询服务站、一站式纠纷化解服务平台。社区级线下中心整合品牌调解室、联合执法勤务室、心理咨询室、社区治保会等力量,形成“一体化平台、一揽子解决、一站式服务”的“平安+”工作模式。

建立三项机制

“码上办”实行24小时工作制,通过系统流程和对矛盾纠纷事项分级分类处理,倒逼各业务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实现群众在线咨询、隐患上报、诉求服务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

智慧平安(群众诉求)服务中心建立联席会议、首问负责、网格化管理、档案管理、“社区发令 部门报到”等多项工作机制。同时,建立区人民法院驻街道工作站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社区工作站等单位多元解纷协作机制,就地调解民事纠纷,快审民事速裁案件。

优化四项举措

遴选社区调解经验丰富、社会威望较高的品牌调解员,为其建立调解工作室。目前,已挂牌成立4个品牌调解室、3个特色品牌调解室。

率先在全市组建以各社区品牌调解员为专业力量,以人大代表、行业代表、心理咨询师代表等为代表的“一专七代表”调解队伍。

将“码上办”引入法院系统“深圳移动微法院”“小法管家”“在线司法确认系统”等信息平台联通,帮助群众足不出户申请调解和司法确认。

在全市建设街道级人民调解培训学校,通过梳理经典案例、自编教材、邀请品牌调解员和调解专家授课等多种方式,提升基层调解水平。

深圳龙华区大浪街道构建城中村治理“元芬模式”

近年来,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紧扣城中村治理痛点和难点,以陶元社区元芬新村为试点,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目标,积极构建城中村治理的“元芬模式”。

以党建为引领

2019年,大浪街道在元芬新村引入愿景微棠公司,陶元社区党委安排党委委员担任公司党建指导员,指导成立公司党支部,统筹推进党建工作。在公司发展壮大后,吸纳其党支部书记作为社区党委兼职委员,确保政治方向正确。

陶元社区党委联动该公司,在元芬新村推进24小时不打烊党群服务V站、初心书屋、初心廊等党建阵地建设,宣传党的政策,弘扬先模精神,凝聚思想共识。

专业化运维

为提升城中村治理水平,愿景微棠公司引进物业管理、市政、环卫等专业技术人才,打造专业化的服务管理团队,高效专业参与城中村物业管理、环境整治及基层治理工作。

该公司对城中村进行全域一体化规划,配备楼栋内部消防设施管网、卷盘、烟感报警器等设施。同时,制定一套包括安保、环境、工程、客服等服务项目的工作标准,通过“职责精细化、标准表单化、管理全面化”,提升城中村治理水平。

数字化管理

该公司建设“1+1+3”数字元芬服务体系,其中,第一个“1”指资产管理系统,对人、房、物信息进行电子档案化管理,严格管理服务流程,分类管理各类房屋,实现对居住者的精细化管理,实时调配资源。第二个“1”指建设智能水电、智能门锁等多场景应用系统,实现对社区公共区域、楼道等24小时全方位监控。“3”指数据标签系统、交易系统、管理系统3个用户平台,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即可线上完成租住、交水电费等业务。同时,针对租户、业主、商铺,数字服务系统还可在线提供保洁、保安、维修、咨询、销售、活动发布等贴心服务。

人性化服务

目前,元芬新村共入住青年住户7000余人,平均年龄25.6岁。为此,元芬新村在公共空间色彩设计上以鲜艳、活泼、温馨为基调,融入文化创意元素,在村内打造网红元素、特色门头、统一立面彩绘等,逐步形成具有片区影响力的社区文化品牌,将城中村打造成为辖区经济发展、休闲娱乐的文化特色IP。

青年住户的个性化需求在这里得到充分尊重,例如,针对养宠青年居民需求,由居民参与设计,建成了深圳第一家网红“萌宠公寓”。成立元芬微棠志愿服务队、运动健身、读书、音乐、专业技能分享等29个社区团体,方便青年人在居住地获得新知识、结交新朋友。

深圳坪山区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提升智慧矫正水平

近年来,深圳市坪山区司法局结合辖区社区矫正工作薄弱环节和社区矫正对象特点,运用大数据技术,在社区矫正规范化、智慧化、社会化建设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规范化建设

2020年12月10日,坪山区设立社区矫正委员会,由区委政法委书记任主任,统筹协调全区社区矫正工作。

坪山区制定11项社区矫正工作制度,从调查评估、衔接接收、入矫报到、社区矫正期间的日常监管(当面报告、情况报告、请销假、考核奖惩、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重点人员监管),到解矫、安置帮教等环节,全方位建章立制,构建职能清晰、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同时,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定期举办社区矫正业务“品质提升专题培训行动”。

推进智慧化建设

联通大数据,组建社区矫正“智慧大脑”。畅通司法行政部门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上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渠道,实现调查评估、交付执行、出入境报备和撤销、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跨部门业务“一站式”办理。

依托高科技,强健社区矫正“智慧躯干”。建立定位数据分析模型和自动预警模型,实时定位跟踪社区矫正对象居住地、工作地、经常活动区域、越界、夜间活动等信息,对异常情况及时预警,有效防止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

实现快反应,畅通社区矫正“智慧突触”。设置特定区域、电子围栏、日常轨迹异常、经常活动区域、夜间活动、日常报告等预警模型和规则,结合网格化和“雪亮工程”数据,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定位数据和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脱管、漏管以及突发事件分级分类自动预警,辅助工作人员进行可视化指挥调度和智能决策。

注重社会化合作

引进社工服务机构,设立社区矫正法制审核岗位,由具备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作人员对所有社区矫正业务文书和材料进行法律审核,减少文书错误,缩短办理时限,做到问题早发现、错误及时改。

每年开展社区矫正中心开放日活动,邀请社区矫正对象、家属和各界代表零距离感受社区矫正工作,以开放促了解、增共识、赢理解;在调查评估、接收入矫和监督管理3个环节引入心理辅导,针对不同情况,邀请心理老师或通过远程心理辅导软件分阶段、分程度进行差别化心理辅导,提高矫正教育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对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存在重大矛盾纠纷或监管风险社区矫正对象以及被训诫、警告过的社区矫正对象,邀请家属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组,加强日常监管帮扶沟通工作,实现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的互补融合。

深圳光明区新湖派出所探索“枫桥式”社区警务工作新模式

2018年以来,科学城、中山大学开工建设,并陆续落户光明区新湖街道新羌社区,使新羌社区各类警情创历史新高。为此,新湖派出所以“警社融合”为导向,把维稳、综治、排忧、服务融入社区基层治理体系,积极探索“枫桥式”社区警务工作新模式。

新湖派出所对新羌警务室软硬件进行全方位升级,与社区工作站功能融合,设立矛盾化解区、综合服务区、防范宣传区、便民自助区、交流恳谈区、装备展示区、办公区7个功能区。

新羌警务室利用“警社”合署办公的便利条件,推出解民忧、疏民困工作措施。一是安排专人与社区工作站对接,共同处置群众诉求,提供收集、处置、反馈“一条龙”服务。二是整合警长、社区驻点律师、心理咨询师、妇联、团委以及劳动站人员,组成联合工作组,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三是在中山大学及科学城工地建立3个24小时服务的警务工作站,为工人提供咨询和矛盾纠纷调处服务。

为满足群众服务需求,新羌警务室还推出了一系列便民举措。增设不打烊的便民E站,提供24小时服务;推出“送教上门”服务,结合高校治安特点,量身定做讲课题材,向大学师生讲解人身安全、反诈知识;开展困难群众慰问活动,联合社区干部,开展退伍军人、困难群众走访活动,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安排警力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员提供办证、送证服务。今年以来,共提供办证服务17次、送证服务25次。

针对新羌社区盗窃、诈骗、划车及打架斗殴4项警情的高发势头,新羌警务室推出多项防控措施。打击盗窃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组织警力对未上锁的电动自行车上锁;组建夜巡队到巷道及街铺巡逻,对乱停乱放车辆张贴温馨提示;联合社区人员,每周开展一次“扫楼”行动,对出租屋、工地、店铺等场所进行检查,整治治安乱象和消防隐患;发动群众力量,成立27个最小作战单元,进行技能培训,协助做好治安防控以及应对个人极端事件;配合社区建成11个“物理+科技”围合式小区,着力解决城中村“脏乱差”老大难问题;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设立警务室,与校方搭建互动平台,全面收集学生动态及校方需求。

此外,新羌警务室还发动辖区群众,组建包括工厂、楼长、店长、工地、学校、物业等不同行业人员的新羌义警队伍。截至目前,新羌警区共有义警队伍25支356人,共开展巡逻防控1000余人(次),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6人,提供治安、消防隐患线索259条,制止违法犯罪行为21起。

经过近两年的用心耕耘、精细推进,新羌警务室各项工作成效获得质的提升,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1%,抢劫强奸等恶性案件“零”发生,实现近千起居民纠纷不出社区。

深圳大鹏新区葵新社区打造“小网格大综治”基层治理模式

近年来,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新社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于2017年构建“党建+网格”工作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逐步形成了党建引领下的“小网格大综治”社区治理新模式。

党组织全覆盖

葵新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在社区网格化管理基础上,把党组织全面覆盖到各个网格,通过“一网格多支部”等形式,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把辖区内的居民小组党支部、“两新”企业党组织、外驻单位党组织融入对应网格,实现“党建引领 多网融合”,使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群众需求。

按照党员“一方隶属、多重管理、全程作用”的多功能党组织模式,将网格内的社区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全部就近纳入网格管理,实现居民党员“直管”、在职党员“双管”、离退休党员“接管”、流动党员“参管”的精细化管理。

凝聚各方力量

为充分调动辖区各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积极性,葵新社区全面整合网格内的社区党员、在职党员、“两新”党组织党员、楼(栋)长、社区民警等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葵新社区打造5支特色队伍,一是网格管理服务队伍,实行“整治队+服务队”模式。二是老骆调解工作室调解服务队,以社区社会工作者、“五老”人员为主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积极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三是联合服务队,由社区“两委”委员担任网格长,社区工作人员、办事处挂点社区领导干部职工、党组织负责人、老干部老党员担任民情监督员,以及居民小组干部、网格员、楼(栋)长组成,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网格听民情、解民忧。四是退役军人服务队,负责政策宣传、疫情防控、危难救助、维稳处置、民情探访、文明创建等工作。五是爱心妈妈义工队,主要针对残疾人、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

提供一站式服务

2020年8月25日,葵新社区平安服务驿站挂牌,开启“零距离”服务群众模式。社区平安服务驿站整合公安、综治、信访、司法、交警、妇联、网格、社区及其他有关部门、外驻单位、社会团体等多方资源力量,集合矛盾纠纷调解室、信访接待室、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站、家暴投诉点、心理咨询室等其他必要功能室,对接办事处人大、政协与信访协作平台、信访直通车、舒心驿站等平台,实现首问负责、问题联治、及时督办、事后回访,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有效解决群众“多头跑、反复跑”等问题。

社区平安服务驿站与办事处政务运行指挥平台连接,可以实时调用指挥平台内的人口信息、房屋信息、视频监控等海量大数据资源,为深化社区治理提供有力的信息化保障。

本版总策划:汪洪 本版撰稿:阳斌 潘丽


责任编辑:买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