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删群众留言是在自损公信力

2023-07-19 14:03:27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
-标准+

钟 颐

众所周知,网络问政是用来反映问题的。但某些领导对它的态度,同样反映了某些问题。

近日,多名群众通过顶端新闻“我想@领导”问政平台向郑州市领导、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投诉:到了暑假,朋友圈里充斥着大量贩卖中小学学位的信息,公然表示低于分数线也能录取、某学校名额几个……7月17日,郑州市教育局宣传外事处某处长致电记者,要求撤下群众留言,“这是没有经过核实的拼凑信息”“初中和小学招生阶段,类似信息不要放出来”。这一回应旋即引发巨大争议。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最易触动社会神经。而“学托”现象正是一种教育腐败的体现:通过“打招呼”“递条子”等伎俩,将宝贵的学位资源,变成利益交换、非法买卖的筹码。结合相关报道和网友反馈可知,关于“学托”的讨论在当地的确存在。作为主管部门,难道不应该予以足够重视吗?若是把群众的留言当成“添乱”“找茬”,以“灭火”心态欲去之而后快,如此遮遮掩掩,遭到舆论质疑是可以预见的。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既然这位处长言之凿凿地说,这是“拼凑信息”,那为什么不顺势而为,用有力的证据回应关切?就算这些学位贩卖信息不一定确有其事,打击披着“学托”幌子的骗局,对群众作出必要的提醒,显然也是职责所在。

当记者询问,是否会对群众的留言进行回复时,该处长表示“会回复但不是现在”,并要求“初中和小学招生阶段,类似信息不要放出来”。如此强硬回应,可能是担心此类信息扰乱招生工作。但话又说回来,这样的“影响”并非不可控,官方做到公正公开、及时介入,群众想必会予以理解,倒是不透明的处理方式,已经实实在在地损害了公信力。

这种掩耳盗铃的操作,多少有些似曾相识:前段时间,央视记者采访某官员时,竟被对方反问:“多宣传好的不行吗?”似乎只要报喜不报忧,问题就能“顺其自然”地解决,或者当作压根就没存在过。殊不知,面对摆在眼前的民生诉求,只是抛出一句轻飘飘的“官方结论”,不仅难以服众,甚至会引发更多负面联想:如果没有猫腻,咋就不能拿出来“晒一晒”呢?

值得一提的是,舆论发酵之后,7月18日,郑州教育局发布通报称,已对该处长严厉批评,将善待媒体,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为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郑州市中招办将严格落实普通中小学招生“十项严禁”等规定。不得不说,道歉是必要的,但收回公信力的“失地”,不可能只靠口头上的表态。群众满不满意、买不买账,终究要看相关部门的实际行动。

希望当地以此为戒,以平常心对待监督,以责任感正视问题,如此,网络问政才不会形同虚设,“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

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