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人民币花束”首违免罚值得点赞

2023-07-18 13:59:21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
-标准+

高 维

近日,湖南株洲一对父子在花店购买了9999元“人民币花束”,隔天投诉至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处罚花店负责人。当地政府部门了解具体情况后,对涉事花店实行首违免罚,这一做法得到不少网友点赞。

“人民币花束”,有没有违法?将人民币折叠成花束的行为,可能会损毁人民币,对人民币的流通和使用造成阻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禁止故意毁损人民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禁止损害人民币和妨碍人民币流通”。目前,花店已按要求下架相关产品。

不过,不少类似案例都在表明:有的违法行为主观上并无多大过错,白纸黑字上的“法治细节”,未必人人都了然于胸。就此而言,对于无心之失,不可“有罪推定”,对花店实行首违免罚,不是无条件的纵容,而是一种柔性执法的体现——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保护主体和规范经营并行,合情合理。

耐人寻味的是,此事也再度掀起了“职业打假人”话题的讨论。有报道指出,这对父子在全国涉及投诉400余起,产生广泛影响的“拍黄瓜”事件即因他们投诉而起。而据人民银行工作人员称,投诉人5月曾到该部门咨询“人民币花束”是否违法,获得肯定答复后,表示将去取证。

对于“职业打假人”,一直都存在两种声音:支持者认为,他们客观上净化了市场环境;反对者认为,职业打假动机不纯,是为了一己私利,并不值得提倡。其实,在监管力量还比较有限时,善用社会力量打假有其必要,但随着市场化、法治化环境进一步健全,一些知假买假的行为背离初衷,浪费司法资源,负面效应凸显,对于投诉举报制度,理应逐步规范。

不难看出,近年来,这方面的信号越来越明确。2019年发布的《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明确,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而发起的投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受理;去年8月正式实施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订)》,也将职业打假人排除在消费者范围之外,即此后职业打假人将再难以消费者的身份牟利。

彰显力度的方式不止一种。前不久,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办法,对拍黄瓜等简单食品制售行为简化许可,对部分情形按规定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拍黄瓜频遭职业打假”之困也有望化解。由是观之,株洲当地相关部门的积极作为,某种程度上也压缩了恶意索赔的空间,避免了不必要的监管负担。

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