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严惩“人贩子”体现零容忍国家意志

2023-07-18 14:00:28 来源:中国妇女报
分享:
-标准+

韩亚聪

我们有多爱我们的孩子,就会有多痛恨“人贩子”。

7月14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人贩子”余华英涉嫌拐卖儿童一案。据了解,此次余华英被指控拐卖11名儿童。

11名儿童,背后是11个家庭。当一个孩子失踪时,一个家庭会陷入怎样的黑暗和绝望,至亲之人会经历哪些摧残和煎熬,被拐孩子会面对什么样的未知和恐惧。

11名儿童,背后却又不仅仅是11个家庭,他们的人生际遇关乎整个社会的良知、底线。他们既是一个个家庭珍爱的成员,也是一个个成长中的个体,承载着家与国的希望。可以说,每一次拐卖案件的发生,都是对法律底线的践踏,对社会良知的伤害。

正因如此,“人贩子”的恶行罄竹难书,人神共愤。在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人贩子”不仅要接受法律的惩罚,更要接受舆论的谴责,严惩“人贩子”的呼声,体现的正是对拐卖犯罪“零容忍”的全民共识。

而在国家层面上,严惩“人贩子”同样展现了“零容忍”的国家意志。我国自2008年起连续实施《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以及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互相呼应,不断完善拐卖人口犯罪的综合治理体系。应该说,滋生拐卖犯罪的土壤越来越少,治理效能越来越好,儿童安全感越来越强。

法律的威严和震慑力,由一个个具体的司法实践塑造。近年来,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偶发,对此,各地司法机关不仅开展了系列专项行动,也对众多犯罪分子进行了严判严惩,体现了敢于亮剑、严厉执法的鲜明导向。在此次余华英案中,公诉机关认为,余华英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且情节特别严重,建议法庭判处余华英死刑。虽未当庭宣判,但处以死刑的量刑建议,对于犯罪分子依然具有极强威慑力,传递了“让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的意志。

天下无拐,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打拐题材电影《失孤》有句台词让人印象深刻:“如果你看到我的孩子,请你告诉我,我有什么都会给你!”如此决绝的表白,映照着无数家庭的朴素愿望。呵护团圆的幸福,法律是最坚实的依靠,应该相信,每一次斩断罪恶之手的利剑出鞘,每一项体制机制的优化完善,都能让孩子的生存环境更加友好、安宁、幸福。

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