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端午节专题

2023-06-21 09:32:58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
-标准+

导读:近日,两则有关端午节的新闻引发热议。其一是在首个包装“瘦身令”约束下的粽子市场,出现许多混装混搭销售现象;其二是浙江两村民因擅自组织划龙舟被行政拘留。两则新闻将如何过一个绿色、安全的端午节的话题带入公众视野。本期“社情观察”栏目特摘编两篇来稿,与读者一同交流探讨。

让粽子真正回归原味

夏熊飞

粽子销售领域的过度包装现象存在已久,且饱受诟病。为避免过度包装、减少浪费,去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明确粽子的包装层数最多不能超过三层,包装材料不得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等。同时修改单还特别对“混装”提出了要求,规定粽子不应与超过其价格的其他产品混装,让粽子“轻装”上架。

尽管多数商家都能按照规定对粽子包装进行“瘦身”,但在一些地方,也存在着变相过度包装的情况。从媒体记者调查情况看,有的商家增加混装混搭商品的数量,且让每一种混装混搭商品都不超过粽子价格。如某品牌推出的一款折扣价为368.1元的粽子礼盒内,就放置了19款商品,其中除了8只粽子外,还装入了各类干果、点心、茶,甚至还放入了一个玩具摆件。这不仅导致商品价格虚高,侵犯消费者实质利益,而且造成资源浪费,还消解着包装“瘦身令”的功效与约束力。

粽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本身带有文化属性,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中本就有“礼轻情意重”的美好寓意。包装“瘦身令”的本意就是让粽子等传统美食回归本真,让大家过一个轻轻松松、清清爽爽的传统节日。因此,必须不打折扣地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商家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不能为了过度逐利或迎合部分人的面子观而置相关规定于不顾,更不能让传承千年的传统食物因为不当营销而变味。监管部门对于变相突破包装“瘦身令”的行为必须动真格,只有动真碰硬,才能让动歪心思的商家不敢违规行事,“瘦身令”方可得到有效执行。

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是时下最时尚,也是最值得提倡的消费方式,过端午过的是氛围,有粽叶艾草香飘,图的是实惠、要的是温馨。粽子承载着端午文化和民众对于传统美食的钟爱,不该满是铜臭味与营销噱头。不管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对于种种“喧宾夺主”的行为都应该及时摒弃,让粽子真正回归原味。


安全是民俗活动底线

何勇海

赛龙舟作为一项群众性竞技比赛,既是一种体育活动,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活动,能让人们体验悠久龙舟文化的魅力。开展民俗活动,安全问题无疑是重中之重,有安全保障才会有良好传承。

拿划龙舟来说,虽然其群众基础深厚,但它有着与生俱来的风险性,并且民间龙舟活动的组织相对松散,风险识别、防范以及自救能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缺失。因此,加强规范管理,确保活动合法合规,显然是必须的。因为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可能很严重。如2018年4月,广西桂林秀峰区某村村民,因私自组织练习划龙舟,致两艘龙舟侧翻,导致17人遇难。

在浙江这起事件中,一艘木质龙舟在极短时间内沉入水中,参与人员全部落水,且均未穿救生衣,所幸现场救援及时,无人员伤亡。当地公安机关从影响公共安全角度,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组织者进行行政拘留,并无不妥。只有通过规范管理和对违规者的处罚,才能倒逼民间龙舟活动组织者、参与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保障能力。

当然,对于民间划龙舟活动,既要堵又要疏,要在群众需求和规范管理之间找到平衡点。比如,依托体育、文旅等部门及协会,帮助开展科学训练、完善内部管理和落实风险防控责任,弥补民间活动的短板;推动民间龙舟装备、训练规则等更加标准化,确保龙舟活动安全开展。安全是民俗活动的底线,只有依法开展、精心组织、保障到位、安全有序,才能让人们尽享节日的欢乐。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