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预防未成年人陷入帮信活动专题

2023-06-09 18:24:35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
-标准+

导读: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2)》显示,未成年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显上升。2022年检察机关审结(含起诉、不起诉)未成年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犯罪人数,较2021年同比上升82.41%。这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预防未成年人陷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关注和思考。本期《热点聚焦》栏目编发两篇相关稿件,与读者一同交流。

加大上游犯罪打击力度

郑 曦

由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属于最高法定刑为三年有期徒刑的轻罪,实践中,检察机关对涉此罪的未成年人作出相对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的案件数量较多。但不能忽视的是,这一犯罪的上游诈骗犯罪危害严重,未成年人一旦涉案,对其未来发展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笔者认为,预防未成年人成为信息网络诈骗活动的“工具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应对:首先,家长应当承担起教育未成年人的首要责任,帮助未成年人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促使其形成依法劳动取酬、量入为出的理念。

其次,学校应当积极开展法治教育,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政法部门、社区组织等配合,通过以案说法让未成年人对相关犯罪的形成充分了解,提高法治意识。

最后,执法司法机关要加大对帮信罪上游犯罪的打击力度,这也是切断未成年人陷入此罪的根本途径。由于这些上游犯罪手段不断更新、技术能力日益增加、隐蔽性强,具有跨区域特征,对其进行打击的难度较大,应当充分运用刑法、刑事诉讼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法规,依法采取多种手段。

具体来说,针对网络诈骗服务器常架设在国外的特点,除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之外,还可以采取网络在线提取数据等方式收集证据;针对办案中“数据孤岛”的现象,可以通过“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针对案件后期非法资金难以追索的问题,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协调紧急止付、即时查询、快速冻结等机制,减小犯罪带来的不良后果。总之,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降低未成年人陷入帮信罪的风险。



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

史洪举

必须对帮信犯罪严厉制裁,从而遏制“网赌电诈”犯罪的高发态势。除此之外,强化银行卡、手机卡核发及管理体系也应该是考虑的重要议题。一些大学生或未成年群体之所以不断陷入其中,除了法律意识,风险意识不足之外,也和相关方面在开立银行账户、社交账号等过程中存在一定疏漏有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让未成年人远离帮信犯罪。

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须知,收入较低的未成年人办理转账额度较大的银行账户本就不合常理,要是同时在多个银行均开立银行卡的话更让人生疑。因此,金融机构要对未成年人办理的账户格外重视,要完善管理措施,除在柜台设立提示牌、警示函之外,对开立大额转账银行账户的,不妨通知家长或者学校老师,让其尽到提醒职责,或者详细审查开户原因,充分释明法律风险。电信运营商也应对未成年人开立手机卡行为尽到足够的审查和提醒。

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谁都不能置身事外。各方都应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在未成年人与电信网络犯罪之间构筑防护屏障,让科技进步给未成年人带来更多“福利”,而非隐患。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