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2022年度法治日报重要评论

2022-11-21 16:44:56 来源: -标准+

法治护航巍巍巨轮破浪勇进

二〇二二年新年献词

社论

新年的阳光洒满大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21年已经过去,我们满怀胜利的信心迎来了2022年。

过去的一年,我们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破浪勇进的巍巍巨轮。百年风云激荡,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过去的一年,我们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全球经济低迷徘徊。但在一片暗灰色调的幕布上,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国红”,亮丽,鲜明,充满生机、力量和希望。我们积极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我国经济发展全球领跑,小康社会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的中国人民,可亲可敬,昂扬自信,一往无前。

奋斗足音汇聚成铿锵的时代凯歌。2021年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法治保障与护航的结果。一年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们看到,法治中国建设顶层设计日臻完善。国家“十四五”规划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要部署。《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成为“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明确了到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各领域分目标,为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顺利实施,符合国情、体现时代特征、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扑面而来。

我们看到,法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不断强化。乡村振兴促进法落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有了更完善的法律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出炉,为在法治轨道上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提供了有力支撑;反垄断执法持续推进,市场竞争秩序更加公平健康有序;“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网络舆论生态气象为之一新;涉外法治工作创新发展,依法管控涉外风险、有效应对国际挑战的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看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实践硕果累累。中国步入“民法典时代”,人民群众的权利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相继出台,互联网时代数据、个人信息安全的防护网越来越坚固;反食品浪费法施行,防治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勤俭节约日渐成为新风尚。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法可依。从开门立法到执法司法规范化,从触手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到“谁执法谁普法”的全民普法,从加快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到深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法治建设的每一步,都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看到,平安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扎实成效,黑恶犯罪得到根本遏制。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决防范打击新型网络犯罪、跨国犯罪,依法惩治黄赌毒、盗抢骗、食品医药环节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社会治安状况取得标志性突破。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快速演进的社会变革中,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巍然屹立,风景这边独好。

时间不语,却回答了所有的问题,讲述着我们为什么能,为什么行,为什么好。在成功的密码中,法治的角色格外亮眼,沉淀着百年来我们对中国道路的不懈探索,凝聚着中国人民奔赴美好生活的愿景,发挥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逐步成为我们的行动导引,让我们从容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类风险挑战,不断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中国的脚步永不停歇。我们致敬历史,礼赞新时代,更要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撸起袖子加油干”。2022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胸怀“国之大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社论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1月15日在北京召开。会前,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完善执法司法政策措施,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全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忠诚奋进、实干担当的赶考状态,以敢斗善斗、克难制胜的实际行动,办成一件件大事要事难事,防范化解一系列重大风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需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做好政法工作意义重大。全国政法机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奋力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就要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中央有核心、全党有核心,党才有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的胆略,谋划国内外大局,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攻坚克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突出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大的政治成果,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全党所愿、民心所向。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激发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向心力,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体现了我们党在科学理论上的强大创新力,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彰显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强大号召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就要持续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要坚定不移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戮力守护红色江山。要针对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深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定不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样板,从源头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和水平,确保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就要坚定不移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作用。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以高质量法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精准完善执法司法政策措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法治服务能力,强化执法司法供给,更好促进共同富裕、保障重大战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对外工作大局,为建设高质量法治添薪加火,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就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制度。要准确把握政法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健全完善政法机构职能体系、执法司法权运行模式、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诉讼制度体系、政法公共服务体系,坚定不移推动政法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要在狠抓落实、科学评估、精准督察的基础上,推进改革更加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进一步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要深刻认识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铁军。

奋斗没有终点,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艰巨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携手同心一起向未来

 社论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这场始于立春的冰雪盛会就此落下帷幕,但她注定会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注定会被载入人类史册。

这是一场重信守诺的盛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的背景之下,全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一次提振世界信心、激发奋进意志的机会。面对疫情挑战和杂音干扰,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勇毅担当和积极作为,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坚持筹办节奏不变、目标不变、标准不变,认真全面兑现承诺,不仅使北京冬奥会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个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更是实现了“简约、安全、精彩”的预期目标,获得了全世界的广泛赞誉。

这是一场文化交流的盛会。体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北京冬奥会是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无论是“冰丝带”“雪如意”“雪飞天”等体现中国风的场馆设计,还是体现非遗元素的会徽、奖牌、火炬等,抑或香气四溢的“年菜”都让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国春节的浓浓年味。与此同时,各国运动员呈现的独特精神风貌、开幕式上奏响的19首世界名曲……也让人们领略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作为推动文明和谐交融的平台,北京冬奥会必将留下“美美与共”的佳话。

这是一场可持续发展的盛会。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大火,首钢、二七厂华丽转身,“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场馆建设和运营满足绿色建筑标准、使用清洁能源……从筹办到举办乃至后续使用,北京冬奥会始终坚持节约原则,注重实用、保护生态,不搞铺张奢华,不搞重复建设,构建了一套覆盖奥运筹办全领域、全范围的可持续性管理体系。北京冬奥会在践行“绿色奥运”的同时,也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体现的是我国不断提升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我们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针对各种风险挑战,完善工作方案和预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确保万无一失。我们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加强涉奥法治建设,积极开展协同立法,依法保护知识产权,让法治成为冬奥底色。我们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筹办举办工作,广大志愿者用热情周到的服务为冬奥会顺利举办贡献力量……世界由此看到一个在各类风险挑战面前更加从容自信、更加团结奋进的中国。北京冬奥会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也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美好愿景成功实现,全民健身广泛开展,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驶入快车道,京津冀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北京冬奥会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世界贡献了更多可能。“一起向未来”是北京冬奥会的愿景,简洁凝练的表述中蕴含着博大智慧和深厚情怀,发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各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呈现给世界的不仅有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拼搏精神,还有相互支持、彼此成就的美好友谊。在对手比赛失利后主动安慰、成功后真诚拥抱祝福……一幕幕心手相连、情意相牵的动人场景,在瞬间定格成为永恒。北京冬奥会以全球共通的体育语言和体育精神,积极践行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生动地诠释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向全世界传递出明确信息: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团结的灯塔,任何国家、民族、宗教的人民都可以超越分歧,实现团结与合作。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北京冬奥会为奥林匹克运动书写了新的中国篇章,为全球奥林匹克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有效传递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了世界各国协同合作、互敬互助。让我们与世界各国一道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牢记奥林匹克运动初心,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践行奥林匹克运动宗旨,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分歧,携手同心,一起向未来,团结应对国际社会的各类风险挑战,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和未来。



胸怀“国之大者” 建功新时代

热烈祝贺全国两会开幕

社论

春回大地,东风送暖,我们迎来了全国的“两会时间”。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5日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相聚在北京,回首一年来的奋斗与收获,为续写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建言献策。

过去的一年,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党迎来百年华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为奥林匹克运动书写了新的中国篇章,向国际社会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的一年,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出台,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民法典、反食品浪费法、乡村振兴促进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一部部良法开始施行,无论是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还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不懈奋斗,都有了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从科学立法到严格执法,从公正司法到全民守法,从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到公共法律体系服务建设,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到依法严厉打击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法治中国建设硕果累累,平安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今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全国两会,举世瞩目。人们将再次见证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全国两会这个平台上的生动实践。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深刻阐明了我国人民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来自人民的人大代表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发挥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对国家大政方针、经济社会各领域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全国政协全体会议与全国人大会议同期召开,这样的制度安排真正实现了让人人起来负责、人人监督政府工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两会”式民主。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依然会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中可以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司法为民的不懈努力,更能看到幸福生活的来源。“依法治国”“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科技创新”“教育改革”“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成为今年的两会热词。热词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代表委员将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通过全国两会的平台,在法治的框架内最大限度凝聚共识,推动形成国家的大政方针,为百姓美好生活和社会发展进步擘画新的蓝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期待代表委员依法履职尽责,鼓舞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胸怀“国之大者”,同心同德,团结奋进,一起向未来,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预祝全国两会圆满成功!



万山磅礴看主峰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社论

今天,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次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将认真总结过去5年工作,全面总结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制定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守正创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过程中,法治的护航坚强而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来推进,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书写了法治中国前所未有的辉煌篇章,奠定了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法治基石。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10年来,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我们之所以能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掌舵领航、定纲指向。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保持战略定力,凝聚起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奋进伟力,引领中国号巨轮穿越重重险滩,在跨越历史雄关中朝着光明未来破浪前行。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党的二十大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开好这次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实现伟大理想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接续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共襄冰雪奥运同迎百草回芽——写在北京冬奥会开幕之际

本报编辑部

风和日暖山水醒,春到人间草木生。

今天,是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日子,也是中国农历“立春”时节。我们与全世界共襄冰雪奥运盛举,同迎百草回芽、生机勃勃的春天。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北京冬奥会如约而至,展现了中国兑现庄严承诺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体现了“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和伟大成就,更彰显中国有信心同世界各国一道,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同心筑梦,凝心聚力,携手迈向一个和平、更美好未来的真诚愿景。

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伟大历程中,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中国人的奥运梦想开启于一百多年前的“奥运三问”:中国人何时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运动员何时能获得一块奥运会奖牌?中国何时能举办一届奥运会?

民族复兴的征途上,追求奥运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歇。2008年,我们以一届“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惊艳于世。“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生动诠释了开放的中国拥抱世界的时代内涵,对于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北京奥运会的理念和行动得到世界的广泛赞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5年后,2013年11月,中国以北京市名义向国际奥委会申办2022年冬奥会。2015年7月,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投票决定,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交给北京。中国成为第9个既举办夏奥会也举办冬奥会的国家,北京则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可以促进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补缺项、强弱项,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申办和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筹办任务,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向祖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的筹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以重信守诺的责任担当,秉持为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的目标,积极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比赛筹办:从设施先进的冬奥场馆到无微不至的志愿服务、从有序的场馆运行到周密的疫情防控、从生态环境保护到赛事服务组织、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可持续性计划……凭借“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态度,中国为奥林匹克办赛标准树立了新标杆。

北京冬奥会筹办开启了中国冰雪运动的美好未来,进一步激发了全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对冰雪运动的向往,从东到西,由北至南,冰场雪场越来越多,冰雪知识越来越普及,冬季运动的种子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美好愿景,推动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历史悠久的北京正在创造新的历史,开放的中国与世界“一起向未来”。

如同体育运动离不开规则,北京冬奥会筹办更需要“法治”这个最大的规则来保障。如何保护奥林匹克标志、如何确保赛事公平、如何实现冬奥筹办工作规范化、如何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筹办……这一切归根到底要由法治作答。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我国对《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进行了修订,扩大了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的权利主体,增加了对残奥会有关标志保护的内容,保护对象涵盖了在境内举办的所有奥运会涉及的奥林匹克标志……修订后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提供了更高水平的保护,体现出我国尊重规则、信守承诺、负责担当的大国形象。

针对体育运动中最受关注的反兴奋剂问题,我国不断加强反兴奋剂立法工作。2020年12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与兴奋剂有关的罪名,兴奋剂违法行为正式“入刑”。这是中国在反兴奋剂斗争中迈出的意义深远的重要一步,为严厉打击兴奋剂犯罪、确保包括北京冬奥会在内的各类体育赛事公平公正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国家各有关部门结合北京冬奥会筹办需要,制定出台了相关规范性文件。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订《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出台《关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执法和司法方面不断完善涉奥执法、司法程序,建立健全了跨地区协调协作机制、涉奥案件纠纷解决机制等。

作为主要举办地,北京完成12项相关立法,推动做好冬奥志愿服务、医疗急救、疫情防控、无障碍环境和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等各项工作。京津冀积极开展协同立法,为“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贡献法治力量。2020年1月,京津冀通过《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这是我国第一个同步起草、同步调研、同步审议、同步制定的区域协同立法。

北京冬奥会筹办推动了我国体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体育法治建设。《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文件印发,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以及“十四五”体育改革发展、体育强国建设等工作作出部署。《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着力减轻课业负担,让体育成为学生们的生活方式,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体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此次修订是体育法自1995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聚焦解决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确保体育法与体育事业改革协同推进。

以法治保障冬奥筹办,以冬奥筹办助力法治建设。落实法治奥运,将法律和规则意识贯彻到办奥工作方方面面,有效确保筹办工作顺利进行。我国法治建设在办奥过程中与奥运规则产生互动,丰富了体育法治实践形式和内容,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彰显了法治中国建设保障和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立场、积极态度和有效作为。

北京冬奥会是体育的盛会,也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盛会。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无论是应对危机,还是创造未来,人类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但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存在着更大的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环境面临威胁、政治动荡冲突持续等。全球治理面临巨大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手段,以人的和谐发展为基本目标,进而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社会运动。和平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价值,承载着人类渴望和平、守望相助的美好追求。然而,奥林匹克运动同样遇到艰难时刻,新冠肺炎疫情不但使诸多体育赛事接连停摆,还导致国际奥委会首次作出了夏奥会延期的决定。

奥运会的意义是让全世界相聚在一起,团结一致,相互交流,公平竞争,超越自我。奥林匹克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携手合作。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021年7月,国际奥委会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中,奥林匹克格言自此变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这是自1894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建议设立奥林匹克格言后的第一次更新。12月,第76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这彰显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成功举办冬奥会的坚定信心,体现了各国人民团结合作、共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决心和追求。北京冬奥会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人类需要再次团聚在奥林匹克旗帜下。

北京冬奥会是促进不同文明和谐交融、不同国家平等对话及全人类友好团结的平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就是力量。“一起向未来”是北京冬奥会的愿景,是世界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热切期望,更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诠释,体现着东方文化智慧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完美结合。

中国一贯践行并弘扬奥林匹克价值观,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最早采取了果断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没有独善其身,没有以邻为壑,而是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为北京冬奥会的如期举行奠定了基础。

奥林匹克青睐中国,中国不会辜负奥林匹克。即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即便存在一些杂音,但北京冬奥会筹办节奏不变、目标不变、标准不变,扎实有序推进。这是中国守信践诺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制度优势的累累硕果,更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实践。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拉开大幕,世界再次团聚在五环旗下,各国人民的奥运激情和梦想被再次点燃,中国人民已经做好准备,为世界奉献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传播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中华文化,展现阳光富强、文化厚重、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携手各国“更团结”“一起向未来”,为奥林匹克运动书写新的中国篇章,为通过体育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发展、增进人民友谊注入中国力量。

祝中外冰雪运动健儿在中国健康愉快!祝新春快乐,如虎添翼,创造佳绩!



会当水击三千里——写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之际

法仲平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2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这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并用短短几十年就取得了西方现代化几百年的成就,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踏平坎坷成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长期探索出来的。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见证了中国波澜壮阔的现代化之路。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满怀屈辱和悲愤,被动地卷入世界现代化潮流之中,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西方列强谋求的现代化并不是中国需要的现代化,更不是中国人民想要的现代化。

“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年代,中国人担负起双重使命:救亡图存、追寻自己的现代化之路。仁人志士奔走呐喊,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精神寻找“明日之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

“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中国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同志提出,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我们党领导人民发奋图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春天的故事”是中国人深深的历史记忆,在春风中,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小平同志指出,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以“中国梦”开篇,“守正道而开新局,致广大而尽精微”,在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辛探索、不懈奋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踏平所有坎坷,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奉法崇德固根本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并为之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和实践,成就了适合中国国情、得到人民衷心拥护的伟大法治事业,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思想来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伟大实践见证伟大思想之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更为坚实。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法治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法者,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调整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充实了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十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始终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做到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确保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了人民,全面依法治国也是为了人民。设立立法联系点、公开征求立法意见……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制定民法典、坚持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安全、更幸福;执法规范化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繁荣发展……全民守法迈上新台阶。十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始终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激发起亿万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踊跃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

——法者,治之端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立善法、谋善治。推进重要领域立法,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国家监察机构,改革完善司法体制,加强全民普法……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大攻坚战、国家重大战略、优化营商环境、疫情防控等各方面工作,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十年来,我们的法治建设始终坚持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写入宪法,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民法典、国旗法、国徽法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其中,制定英烈保护法、设立烈士纪念日,出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十年来,我们的法治建设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法为教,以德铸魂,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和深厚道德支撑。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中国式现代化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就要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会当水击三千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循大道,方能至万里,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紧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核心就是灵魂、就是力量。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之复杂、斗争之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正是因为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才有力解决了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从根本上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两个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心声,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理论就是旗帜、就是方向。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前进道路上,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的,更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必须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必须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必须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022年,注定会成为历史经纬上光耀千秋的坐标。回首过去,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探索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途如日方升、壮阔无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勇气,以无比坚定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为官必须心系群众敬畏法律

本报评论员

备受瞩目的“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有了最新进展。江苏省委省政府调查组近日向社会公布了该事件的调查结果,回答了人们所关心的杨某侠的真实身份、有关生活经历、精神与身体状况、生育子女情况等问题,对于相关犯罪嫌疑人以及失职渎职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受处理情况也都一一作了说明。

此次调查是全面而深入的:调查人员在江苏、云南、河南等省开展实地调查,走访群众4600余人次、调阅档案材料1000余份。调查是尊重事实真相、严格依法依纪进行的,无论涉及的党员干部是什么级别、无论是哪个政府部门出的问题、无论事发的时间有多长……都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没有回避任何问题。此外,在严惩违纪违法人员的同时,有关部门对杨某侠等人员的帮扶救助工作也进行了妥善安排。

这样的调查和处理会还杨某侠一个公道,给社会公众一个说法。回顾整个事件,我们为杨某侠曲折的人生经历唏嘘不已的同时,更应该深刻反思“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何以发生、有关地方的基层治理出了哪些问题、如何避免类似事件重演。在这方面可以有很多角度的思考,有两点尤其值得关注。

一是一些党员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无论是惩治拐卖妇女、非法拘禁、虐待等违法犯罪行为,还是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帮扶困难群体等,法律法规是有的,制度机制是有的,人员配置也是有的,为何在这一起事件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关键在于当地一些党员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脱离群众,对实际情况不关注不了解,导致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该采取的措施没有及时采取。这样一起时间跨度长、涉及部门多的事件,但凡责任链条上有一个环节的人员认真履职,也不至于发展至此。

二是当地基层治理存在短板。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感受,对法治建设成效的评价,都来源于基层工作。做好基层工作,必须把群众放在心上、把工作放在法治的轨道上。这起事件暴露出当地基层治理存在短板:有些该办的事情没有办,不该办的事情却违规违法办理;对群众生活关心不够、帮扶不够,在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方面存在缺位等。基层治理工作不扎实,依法治理落实不到位,人民群众的权益必然受到影响。

“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它提醒我们: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法治是共识,也是力量。为官必须心系群众、敬畏法律,必须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这是这起事件给当地带来的警示,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毋庸置疑的坚定立场。


让铁规禁令成为带电“高压线”

本报评论员

日前,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出台《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以下简称“十个严禁”)并印发通知,要求各级政法机关认真贯彻执行、全体政法干警自觉遵守。

政法队伍是捍卫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力量。无论是推动法治中国和平安中国建设,还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须臾离不开政法队伍的依法履职。可以说,没有政法干警的辛勤工作,就没有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环境;政法干警工作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评价。

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政法系统开展了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政法队伍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纪律作风进一步好转、素质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有必要通过制度形式加以总结和固化。

“十个严禁”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和训词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巩固深化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的重要举措。“十个严禁”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突出政治属性、政法特性、制度刚性,体现严的主基调、“越往后越严”的要求,严格依据党章党规、法律法规规范政法干警行为,为政法干警划定了思想“红线”和行为“底线”。

徒法不足以自行,铁规禁令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出强大威力来。各级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和广大政法干警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落实“十个严禁”,让铁规禁令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


弘扬英烈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本报评论员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日寄哀思。今天,我们纪念逝去的故人,更以深切的思念来缅怀英雄先烈、致敬英烈精神。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无数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奋斗、英勇牺牲。

革命先烈以生命铺就革命道路,换来了今天的岁月静好;广大政法干警砥砺奋进,用血汗和生命诠释为党为民忠诚本色,涌现出无数政法英烈……正是有了他们,才有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人民幸福。缅怀英烈事迹,是对英雄的尊崇,也是对历史的敬畏;学习英烈精神,是对英烈遗志的传承,更是筑牢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必然。

褒扬和保护英烈是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更是以法治守护民族历史的题中之义。从以法律形式设立烈士纪念日、颁布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到民法典设英烈条款、侮辱诽谤英烈行为入刑,再到《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烈士公祭办法》等出台,保护英烈权益、传承弘扬英烈精神的制度不断完善。司法机关坚决依法打击侮辱、诽谤英烈等行为,并通过开展专项监督等方式维护英烈权益,推动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社会风尚。

盛世更思英烈,铭记亦为前行。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英烈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我们要在清明这个时节缅怀英烈,更要不断完善烈士褒扬政策法规,坚决依法打击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烈事迹和精神的言行,注重挖掘烈士纪念设施承载的英烈事迹和精神,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烈士褒扬工作,在全社会持之以恒地深入开展弘扬英烈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继承英烈志向,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

本报评论员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1922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翻开了中国青年运动新的历史篇章。100年来,共青团始终坚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冲锋在前、担当作为,谱写了一曲曲与人民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的青春之歌。100年来,中国青年始终坚持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追求,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了青春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热情关怀青年、充分信任青年,鲜明提出党管青年原则,大力倡导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着力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推动青年发展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取得历史性成就。

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中国青年迎来了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难得机遇,更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他们刚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奋力走在时代前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更良好的法治环境。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建立青年法治保障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民法典、教育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就业促进法等为保护青年权益、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法治基础。

法治保障青年发展,青年推动法治建设。在建设法治中国的征程中,广大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在法治建设各领域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争取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本报评论员

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人人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伟大梦想,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进行不懈努力,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民主权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尊重和保障人权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如何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等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和为民情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学说,深化了党对发展人权事业的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尊重和保障人权、推动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

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尊重群众宗教信仰,加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持续制定和实施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提供了中国方案。

事实雄辩地证明,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一国人权状况好不好,关键看本国人民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增强,这是检验一国人权状况的最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这是一条成功的人权发展道路。中国人民的人权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打下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人权保障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新的形势下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好、发展好我们在推进我国人权事业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

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以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坚持依法保障人权、坚持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把人权普遍性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成为人权事业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促进者、受益者,推进各类人权全面发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人民依法享受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人权。

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必须加强人权法治保障。要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健全人权法治保障机制,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覆盖,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坚决杜绝因司法不公而造成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的事情发生。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坚决追责一切侵犯群众合法权利的行为、一切在侵犯群众权益问题上漠然置之、不闻不问的现象。

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当代中国人权观,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增强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不断提升人权法治化保障水平,形成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合力,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锻造过硬铁军的根本遵循

本报评论员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的战略之举,人民警察是推动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2020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为做好新时代公安工作、锻造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增添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面对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和风险层出不穷的境况,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干警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铭刻于心、熔铸于魂、付诸于行,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忠实履行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干警始终牢牢把握对党忠诚这一根本政治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忠诚核心、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习近平总书记命令、服从党中央指挥,坚决捍卫政治安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捣乱破坏活动,坚决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政治、思想、组织等各方面,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

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干警始终牢牢把握服务人民这一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躬身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要。从抗击疫情,抗洪抢险,到脱贫攻坚,打击犯罪;从聚焦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放管服”“互联网+行政管理服务”等改革,到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立体化、信息化水平和全时空防控能力……人民公安扎实做好保民安、护民利、惠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人民群众可见、可触、可感的方式实现。

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干警始终牢牢把握执法公正这一核心价值取向,聚焦建设法治公安目标,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执法权力监督制约,切实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落到实处,执法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完备,执法监督管理更加系统严密,执法服务保障更加智能高效。始终牢牢把握纪律严明这一鲜明职业特点,毫不动摇坚持严的主基调,严格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各项要求,全面彻底肃清孙力军政治团伙流毒影响,持续巩固深化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引导政法干警强信念、明法纪、知敬畏、守底线,着力锻造“四个铁一般”公安铁军。

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干警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