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汽车消费不能靠“浮夸风”式宣传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北京青年报发布时间:2022-07-08 17:28:07

丰收

7月7日,两条与汽车有关的新闻引发关注。一条是商务部等17部门近日印发了《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聚焦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促进汽车更新消费等。另一条是,部分新能源车企负责人的“夸张宣传”愈演愈烈,律师称涉嫌违反两部法律。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得到多种政策支持。比如在新车购置税减半、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推动下,中汽协数据显示,6月汽车行业销量预计完成244.7万辆,环比增长34.4%,同比增长20.9%。在此基础上,17部门出台上述文件提出6个方面、12条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提升汽车销量。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就是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购买使用,原因是这类汽车节能环保利国利民。在此次支持措施中,涉及车型备案目录、购置税政策到期后延期、深入开展汽车下乡活动、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引导下调充电服务费等,这对车企和消费者都是利好消息。

新能源车企最近也心气很高,除了推出各自新车型外,在宣传战上也异常激烈。比如A车企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宣称,自家L9的定位是“500万元以内最好的家用SUV”。B车企负责人称,自家G9将会是“50万以内最好的SUV”。C车企负责人则表示,“(我们)吹下的牛靠什么实现呢?业界首个商用零重力座椅。”

各家新能源车企在新车性价比等方面“试比高”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有比较有竞争,才能促进新能源汽车更好发展。但上述车企负责人“浮夸风”式的宣传,既让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虚实,也涉嫌触犯了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扩大汽车消费究竟起到了正面作用还是反面作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据悉,某品牌L9“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话题关注度在该车上市后的72小时内不断蹿升,新车预订量突破3万台。另一品牌汽车因为声称对标某国外品牌车型,引发大量跟进报道,并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迅速扩散。发布会后4个小时,新车预订量就突破了2万台。仅从结果上看,这类宣传在短时间内确实效果不错。

不过,这些宣传中出现的“最好”“首个”等用语,被认为涉嫌违反《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第九条中明确规定,广告不得使用“最佳”等用语。《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也规定,经营者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对照法律,相关车企的公开宣传涉嫌违规。

也就是说,部分车企“浮夸风”式的宣传,不仅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还可能因违法受到处罚。一旦购车消费者发现,实际使用体验并不像车企宣传的那么好,就会对相关车企产生不好印象,会影响车企口碑。一旦车企因违规被处罚,也会影响车企品牌形象。这种“夸张宣传”看似提升预订量,实则危机四伏。

显而易见,扩大汽车消费不能靠“浮夸风”式的宣传,而是需要各家车企严格落实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文件,在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一言一行都要在法律红线内,如此才能体现诚意和规范性。而车企“夸张宣传”对新能源汽车消费不仅不能起到推动作用,还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总体印象。因此,扩大汽车消费必须规范广告宣传等行为,这需要车企回归法治自觉,也需要“守夜人”加强监管。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