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长度延长了 还要追求生命的高度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北京青年报发布时间:2022-07-07 17:07:44

张田勘

7月5日,国家卫健委就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以来的进展与成效举行发布会。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3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0年阶段性目标总体如期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主要目标提前实现。

要理解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可以与2015年相比。2015年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为76.34岁,到2020年为77.93岁,5年时间,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了1.59岁。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是中国人健康和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平均预期寿命”是利用统计学的寿命表法,根据死亡率测算人出生时所存在的生存概率,是常用的说明群体健康状况的一项指标。仅有生命长度的延伸是不够的,还应当在此基础上提高生命的高度,这就涉及另一个指标,即“健康预期寿命”,指的是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年数,其依据是现在人口的死亡率和普遍的健康状况。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预期寿命(healthy life expectancy)的定义是指,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的情况下可预期的平均寿命,不包括由于疾病或受伤而导致的健康状况不佳的时间。换句话说,健康预期寿命(HLE)是以日常生活是否有依赖作为计算终点。如果健康预期寿命在平均预期寿命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即健康预期寿命和预期寿命比值越大,一个人的生命高度越高,质量越好。

以此衡量,中国人的平均健康预期寿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延长预期寿命和提高健康预期寿命需要做的努力和工作是不同的。要提高生命的高度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失能的时间,让健康预期寿命的时间延长。这首先要在认知上了解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是不同的,而健康预期寿命又主要是以生命晚期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受损为基础。生活自理能力受损是不能健康生活的主要因素,而生活自理能力受损则与疾病、衰老、生活方式、意外伤害等因素有关。根据研究,生活自理能力受损主要与几类因素有关。

首先是衰老造成的生活能力下降或受损,如骨质疏松、肌少症会影响运动功能,增加老年人跌倒几率,进而导致瘫痪,影响行动能力;伴随老年发生的阿尔茨海默病会引发认知障碍,不仅生活不能自理,还可能导致走失等意外。

其次,各种基础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可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受损,如脑卒中可能导致偏瘫、失语等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痛风会引发各类关节炎,影响运动功能,也会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当然,癌症会导致各种器官衰竭,影响身体功能,同样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损害生活自理能力。

由于认识不到未来失能,或者以为失能的时间较短,一些人在年轻和壮年时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抽烟、酗酒和熬夜成为常态,导致人未老时失能就提前到来,到老年时,失能的时间显著增长,也就让健康预期寿命大大缩短。能意识到失能会造成健康预期寿命减短,就需要通过个人努力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改进,保持锻炼,全面营养,仅仅以减少骨质疏松和改善骨骼肌肉功能而言,就能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