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诊要走向专业化规范化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工人日报发布时间:2022-07-06 13:56:36

杨朝清

“这件事不告诉家里人,陪诊师你知道就好”;“在陌生城市独自做手术,再坚强的男人也会害怕”;七旬老人子女在外地,看病寸步难行……据7月4日《钱江晚报》报道,记者调查发现,陪人看病已悄悄成了一门生意,这些从业者被称为陪诊师,但他们的实际业务却不限于陪诊,工作内容还包括预约检查、取报告、开药拿药……

在社会分工专业化、专门化和精细化的当下,新兴职业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过去,前往医院陪诊的,大都是病患的亲戚、朋友等熟人;如今,陪诊师和病患之间素不相识,人为地建构了一种合作和交换关系——陪诊师提供服务,病患支付酬劳,双方各取所需。陪诊师不仅能给病患提供实际的陪伴与照料,还能够给予一些精神上的慰藉,因此受到一些人的青睐。

门槛不高,收入不菲,现实中,陪诊师因此容易给人一种“轻轻松松挣大钱”的感觉。但实际上这份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光鲜和轻松。比如,陪诊师接单没有那么固定,这意味着收入不够稳定;陪诊师不仅需要消耗体力与时间,有时也要承受精神上的痛苦与压抑——在和病患共处的时空里,陪诊师也会经受精神上的磨砺;目前的陪诊服务大多建构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上,缺少契约的约束和保护,一旦发生意外,这种脆弱的信任就会面临危机——没有契约表面上少了一道“紧箍”,实际上少了一重保护。

此外,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少人在智能社会、数字社会中求医问药难免会存在一定困难,这就对陪诊师的生活经验、适应智能设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医学专家认为,医学的最大价值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安慰和帮助病患。某种角度上,陪诊师通过市场化手段,健全了病患的社会支持系统,让一些人求医问药的路更顺畅,不仅行动上多了一些保障,而且心灵上多一些慰藉。

当然,如何在陪诊过程中做好患者隐私保护、如何防范化解潜在的风险,是未来陪诊服务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此,不仅更多人会从中受益,也会让这一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更有发展。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