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良好的心理感受指标不可或缺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北京青年报发布时间:2022-07-01 15:40:14

张田勘

北京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这两年,全市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通过本底调查,已经累计发现了87种北京新记录种,其中18种为中国新记录种。同时,北京近年来还频繁记录到生态向好的指示物种,包括黑鹳、水毛茛等。

生态良好的重要指标是生物多样性,也即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许多新物种的发现就证明北京的生态向好,因而成为一种吸引力,吸引众多生物把北京作为一个优美的栖息地。《北京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说明,生态向好是北京,也是全国城市的发展方向。北京提出的“绿美京华,北京森林”的总体定位是,2023年除东城区和西城区外,其他14个区全部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评价森林城市的建设情况有一个基础指标就是经济发展情况,这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内涵。不过,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绿色生态的价值还有一个在过去有些被忽略的指标,即人的心理感受。为什么住在森林城市的人心情较好?按照演化的解释,人类从几十万年前的非洲大森林走出非洲后向各地发展,在内心已经习惯绿色带来的舒适,以及有了森林才有动物、微生物和植物果实以供给人生存的基础,因此人类的心灵深处是最喜欢绿色的,动物也一样。

当然,这种内心的感受也有其生理基础。在炎炎夏日,伴随着热浪来袭,人也坐卧不安,难以集中精神工作,连休息时也六神无主,而森林城市给予了人们难得的生理庇护。以温榆河公园为例,该公园被称为“京城最大绿肺”,里面不仅有茂密的树木,还有野花植被,湿地湖泊、小桥游鱼,同时也有书屋、梯田和沙滩。人们到了公园,马上就能体会凉意袭来,浑身通坦,比空调的降温舒适多了。

有不少环境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认为,良好的环境,如大森林和森林城市,能给人的内心提供慰藉,增加积极情绪、减少消极情绪。而且,与高楼林立而绿化少的城市相比,森林更能缓解心理疲劳,改善情绪和认知功能,促进需要注意和工作记忆的任务的完成。

这种环境改善心理的机理何在呢?根据研究,一些理论提供了不同角度的解释,如压力减少理论、热爱生命假说、注意恢复理论等。前两者主要试图解释人与自然互动的情绪收益,而且渗透了人类演化的基础和动力。如压力减少理论认为,人类对植被、水、阳光等自然资源的依赖不仅是生存的需要,也产生了审美评价,能够快速地或自动地引起副交感神经的自主活动及生理变化。热爱生命假说则从生物多样性决定人类有较丰富的资源得以生存和发展来解释人的心理感受和舒适度。

注意恢复理论则整合前两者理论,或更多的理论,认为人的环境心理有成长和恢复的一个过程。因为,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最初喜爱和迷恋城市甚于乡村,但是,在成长之后,通过广泛接触环境,获得了对自然更充分的认识,而且能比较自然(包括乡村、森林、原野)与城市各自的优劣,从理论上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以及自然的迷人与和谐。因此才能恢复和全面把握对自然和生态的认识,并感受到自然之美。

城市也是一种自然,是人造的自然。城市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丰富多彩,但如果仅有这些还不够,城市还需要有自然的本色,而建设森林城市和促进生物多样性就是最好的选择。由此,才能在心理上让人感到城市的舒适,以及更具广义的多样性,不只是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是经济、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也让环境变得更宜居。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