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唯物史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广州日报发布时间:2022-06-13 17:02:54

陈文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回望历史深处,中华文明延绵至今,始终时时、处处展露着这种强烈“根”和“源”的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也是治国理政的历史明镜,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始终坚持用唯物史观认识把握历史。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要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汲取养分,就必须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持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以发展的眼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丰厚文化滋养和强大精神力量。

以唯物史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树立和坚持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与发展大势。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要坚持用联系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各个历史时期,深入剖析中国历史的演进脉络、表现形式和历史影响,深刻、全面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如是,方能不断在历史研究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以唯物史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一曲《唐宫夜宴》,上演了“博物馆奇妙夜”;一幅《只此青绿》,穿越千年的时空对话;一部《典籍里的中国》,钩沉典籍里的精神之源;一部《雄狮少年》,擦亮广州的文化符号……自1982年入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的40年间,广州已划定26片历史文化街区,昨天揭幕的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以别具一格、创意十足的姿态,让非遗文化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化。传承中华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以唯物史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交流互鉴,吸收借鉴一切人类文明的精华。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进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立足新时代,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必须增强历史自觉;踏上新征程,开创新境界,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行,中华文明必将赓续绵长,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必将照进现实、其道大光。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