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依规守护“安静权”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广州日报发布时间:2022-06-10 13:41:31

刘硕

今春以来,受疫情影响,居家办公、上网课成为不少居民的生活常态。在此背景下,噪声困扰被进一步突显出来。如何保障“安静的权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6月9日《工人日报》)

车水马龙的汽笛、走街串巷的吆喝、孩童散学的嬉戏……声声入耳,与视觉画面交织,共同绘就了千家万户的市井烟火。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当下,高楼林立间,人与人的距离被进一步拉近,因声音带来的纠纷自然也在所难免。从广场舞音乐声太大、室内装修不分昼夜,到邻居家的宠物半夜乱叫,邻里间的噪音干扰防不胜防,不少人发出“苦噪音烦扰久矣”的感慨。

于大众而言,遏制不文明的噪音现象、守卫耳朵净土,是每个人的“安静权益”,捍卫自己的权益,合情合理。但具体到个人而言,当发生噪音纠纷时,因噪音带来的生理烦躁容易让人产生冲动情绪。近年来,因无法忍受噪声又沟通协商无果后实施过激报复行为的案件屡有发生,这些非理智的操作,让噪音问题从小纠纷上升到大矛盾,不仅有损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严重影响了邻里的和谐,实在是伤人害己。

基于此,处理噪音纠纷的关键,在于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思考,通过合法的渠道,有理有据、依法依规地解决问题。对此,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都给出了参考依据。今年6月5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对于噪声污染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扩大了法律的适用范围,填补了过去噪声污染行为的监管空白,为大众提供了维权依据。除此之外,根据最高法此前出台的环境禁止令司法解释,在噪声污染案件中,人民法院可依据申请出具禁止令,及时制止正在发生的噪声污染,为噪声污染纠纷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众多考量之下,面对噪音纠纷,居民当善用法律武器,依法依规守护个人的“安静权益”。如此,才是噪音扰民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