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健康心态听取“蛙声一片”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北京青年报发布时间:2022-05-18 15:21:56

郑桂灵

近日,成都市龙泉驿区一居民在“人民网地方留言板”反映,龙泉驿区陡沟河公园一处池塘每到4月,癞蛤蟆叫声此起彼伏,吵得附近住户夜不能寐,建议将池塘填平。对此,管理方回应:癞蛤蟆是“三有”保护动物,是不允许私自捕捉的,有癞蛤蟆出现的地方说明该地生态环境良好。由于夏天已至,癞蛤蟆叫声属于正常自然现象。(5月15日《成都商报》)

说到噪音扰民,人们曾投诉过施工声音过大、汽车胡乱鸣笛、商家喇叭声太吵等噪声污染,可如今连哇哇鸣叫的“癞蛤蟆”也被投诉成扰民的始作俑者。不过,根据公园管理方的回应,“蛙声一片”是生态环境变好后的自然现象,癞蛤蟆又是“三有”保护动物,算不得“噪音扰民”。如此说来,被蛙声吵到的居民当对此多些理解、宽容与适应。

现实中,居民休息被蛙声吵扰到的情况并不鲜见,尤其是对于有开窗睡觉习惯和晚上睡眠不好的人们,此起彼伏和震耳欲聋的蛙鸣,的确吵得人们夜不能寐。为此,一些地方都曾经发生过居民投诉癞蛤蟆“太吵”的案例,比如,湖北武汉、海南三亚等,但结果大都不了了之。毕竟,根据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其所称的“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因而,从法律的角度解读,癞蛤蟆叫声当不属于噪音。

也许,对于好久不闻“蛙声一片”的人们,每天能够枕着青蛙呱呱的叫声入眠,当为诗意般生活的享受,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们,能够在大自然赐给的蛙鸣声中入睡,更是人生幸事。依循自然规律,初夏时节正是青蛙“求偶”生理期,在自然环境下集体发生连绵蛙叫,正说明城市水体质量变好、生态环境向优的可喜变化,值得人们自豪与欣慰。难怪武汉园林和林业局负责人在回应相关投诉时回应:“蛙鸣正是为好生态代言”。

事实上,我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其和谐本义就当包括“和而不同”的情形。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享受大自然带给人类绚丽斑斓、鸟语花香的惬意美感同时,也需要对由自然物候、鸟兽虫鱼给生活带来的些许烦恼给予理解包容,比如鸟鸣、鸟粪、蝉鸣、蛙叫等可能带来的听觉不爽和生活不便。这既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其实也是生态环境的应有现象。

凡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自然声音与噪音污染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不可同日而语。面对人与自然可能发生的生活矛盾,强行驱离和硬性改变显然不可取;唯有更新认知、调整心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方为上策。

环境改善回到了蛙鸣的自然生态,恰恰是一种原生态的生活情景,当被视为大自然的美妙乐章。有媒体曾为鸟粪扰民的反映写了篇《宁要鸟粪不要沙尘暴》的报道,引导市民正确对待头顶掉鸟粪的烦恼;一位婆婆也为“蛙鸣”辩解:她住低层,本身睡眠不好,青蛙吵更难入睡,但青蛙是有益动物,不能赶走它们,心态放好,接受就行了。

生态好,心态更要好。面对季节性蛙鸣扰眠,人们不妨试着接受和适应,学会枕着蛙声入眠,或买耳塞,或闭窗户。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