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防疫的安定感从何而来? |
【我要纠错】 | 【字体:大 默认 小】【打印】【关闭】 | ||
|
曲欣悦
近日,为有效防控疫情、减少人员流动聚集,北京市朝阳区倡议在该区工作和生活人员实行居家办公和点对点闭环管理。作为“朝阳群众”的我,所在小区也进入了静态管理状态,居家防疫生活已持续十余天。
“咋买菜?”“家里东西够吗?”“工作受影响吗?”听闻我的现状,不少亲朋好友都发来类似问题。“能买到”“啥都不缺”“居家办公不影响工作”——每一次,我都如此安心回答。
实际上,这并不仅是我的个人感受,居家防疫以来,从小区居民们的言行中,我也能越发感受到这样一种“安定感”。
这种安定感来自有效的社区防疫。本轮疫情,我所在小区临近的多个社区因有确诊病例而被划入中高风险区。我们小区得以幸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社区早在4月底就作出了应对疫情的准备和安排,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后续疫情的传播。
这种安定感来自居民正常生活有保障。小区静态管理后,网购成为获取物资的最主要途径,而目前网上生鲜超市的货品基本齐全、价格合理,正常营业的餐饮外卖也能够送达。有邻居因为想吃新鲜的,如今依然保持着两三天买一次菜的频率。针对一些不方便使用网上买菜软件的居民,社区也提供了便民蔬菜包的供应服务。
这种安定感还来源于大环境下疫情相关信息的及时透明。如今,市民对每日召开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有着极高的关注度,会上及时细致的流调信息、风险点位提示、科学防疫提示等,都是宝贵的“定心丸”。
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社区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后一米”。每一声“大喇叭”广播、每一条居民群公告、每一次叩门,都是在尽可能织密这张疫情防护网,增强市民的防疫安全感。疫情形势的复杂严峻,让社区工作随时可能面临新情况、新挑战,社区工作人员智慧而贴心的应对方式、态度,同样让人感到心安。
比如,静态管理期间快递量倍增,为防止领快递时人员聚集,社区工作人员索性在每栋楼下都摆放了快递货架,不厌其烦地骑着三轮车,将物资一批批分发到各个快递货架上;为避免小区内居民核酸检测排队时间过长,社区按楼栋制定时间表、增加检测点位,尽可能缩短居民等待时间……对诸如小区里独居和失能老年人的生活物资从哪来、需例行就医拿药的患者如何去医院、如何为不便下楼做核酸检测的人群服务等一系列问题,社区工作人员也都在努力及时发现并积极解决。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疫情防控这本“大百科”的章节篇目已然越写越多,每一次经验和教训都有被“收编”的价值。在社交媒体上,一些地方的防疫成功经验常得到高赞和关注,网友们隔屏的分享和互动,是在为彼此鼓励、打气,也是在不断增强我们战胜疫情的底气和信心。
居家生活中,或许还会有这样那样的不便之处,但每一个克服困难、守卫自身健康的个体,都是在为疫情防控贡献着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团结的力量、坚持的力量,会让胜利的曙光早日到来。
(责任编辑:林楠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