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法治监管打破互联网信息算法“黑箱”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人民法院报发布时间:2022-04-26 16:50:12

乔宇飞

近年来,算法推荐技术极大便利了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但由于推荐行为难监控、决策机理不透明,算法“黑箱”特性的负面作用正在凸显,给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市场交易公平和网民合法权益带来新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算法服务的体系化治理,着力防范化解算法推荐安全风险,确保其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运行。

第一,深化风险审查管控。互联网平台企业基于技术壁垒、商业秘密等原因,算法存在一定的不透明性,监管部门、社会公众和用户难以洞悉算法运作的机理,其中蕴含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多重风险。随着我国互联网治理迈向法治化快车道,应以风险规制为基本理念,逐渐完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从法律层面推动算法规则的透明化。具体而言,通过进一步确立分级分类思路,框定算法应用红线,强化对算法数据、模型和应用结果的监管力度,加强备案登记、评估审查和技术监测,实现对算法风险的全流程、规范化监管。

第二,细化权利保护内容。算法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推送进行信息传播,可能受到商业利益等各种力量的影响驱动,在此过程中异化为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权利的暴力。权利保护是对抗这种侵害的重要范畴,也是完善算法监管的必要工具。算法推荐服务应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细化用户知情权、退出个性化推荐等权利内容,将决定信息推荐的按钮重新交还给用户。同时,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等管理制度,重点强化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劳动者、消费者等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充分保障个体用户的合法权益和算法公平。

第三,优化算法治理模式。规范算法应用需要纳入行业组织、企业自身和消费者等各类参与主体,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形成多元主体共同监管的治理格局。鼓励相关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自律制度和行业准则,制定和公开算法相关信息,提高算法透明度。激发市场主体主动合规的积极性,推动研究院所、企业、高校和政府的技术合作,提升政企之间的数据配合程度,使互联网平台企业更好地配合国家算法治理过程。与此同时,畅通消费者投诉维权渠道,发挥社会组织监督作用,加强第三方监督,平衡算法信息的不对称,促进算法应用向上向善。

最后,强化监督执法力度。当前利用算法技术侵犯受众权益的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监管手段失效,政府及其公共管理部门在算法治理领域应承担更重要的责任。聚焦执法关键环节,依法打击惩治推送违法和不良信息、利用算法实施不正当竞争等乱象行为,对违规平台企业果断亮剑。创新监管技术及平台,运用专业技术对算法应用进行持续监测,针对算法存在严重错误应及时中止系统服务,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完善协调协作和信息通报制度,加强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和交流互通,进一步提升执法水平,强化监管力度,加快推进算法治理的落地实施。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