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保促民生,尽力也需量力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22-03-10 13:51:33

维 辰

观察近年来众多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借助医保解决民生难题是一个重要思路。关注到听障人士面临的困难,则建议“将助听器及人工耳蜗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器官移植费用高昂,于是建议“将器官移植费用全部纳入医保”;针对不孕不育患者数量居高不下,建议“将不孕不育诊疗部分项目纳入医保”……医保成为代表委员发现问题及提出建议的交汇点之一,指向养老、就医、生育等众多民生问题。

医疗保障制度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代表委员们“喜欢”借助医保解决民生难题,是医保民生工程深入人心的体现。“灵魂砍价”视频、种植牙耗材被纳入集采的消息一度引发热议,也让医保承担了更多公众期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3年来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已累计增加90元,报告还明确了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进一步释放了推动医保惠及更多群众的政策信号。

通过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谈判、综合监管等制度,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不断提升,使得基本医保在保基本前提下可以覆盖更多适应症。但医保扩围不宜突飞猛进,超越当前发展阶段,仍要在“保基本”界限内,实事求是确定保障范围和标准。需要看到,提升了多少医保待遇,就要跟上相应的筹资水平。近年来,随着医疗费用连年增长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医保基金中长期支出压力加大。合理筹资、稳健运行是医疗保障制度可持续的基本保证,因而必须始终把维护基金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克服医保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冲动,确保医保基金运行稳健持续。

职工医保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实行与个人工资挂钩的费率制;而居民医保采用财政补助与个人缴费相结合的定额筹资模式,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缴费压力不断凸显。全国人大代表赵思学连续两年聚焦完善居民医保制度,提到居民医保费用“从开始的每人每年10元、20元、30元,涨到了2021年的每人280元”,超过了正常工资增长幅度,建议有关部门优化居民医保筹资制度。据财新报道,国家医保局目前已针对缴费基数、基准费率、宏观筹资负担比较等多个课题开展研究,国家层面也正在逐步建立个人缴费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衔接的机制。但当下,仍需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坚持稳健持续、防范风险。

让医保惠及更多群众,需要开源节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方面,探索与各方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筹资机制,确保资金增长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不断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增强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协调性,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