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的强国范与民生观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北京青年报发布时间:2022-01-18 12:45:10

张敬伟

1月17日,2021年国民经济成绩单“发榜”。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相关报道见A3版)

114万亿元的“国富”,蕴含着非同寻常的高质量发展内涵。一方面,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去年GDP超百万亿元基础上继续高速增长(8.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优异;另一方面,这一成绩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获得,相当不易。相比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依靠“大水漫灌、疫苗依赖(与病毒共存)、通胀刺激”三重刺激经济,中国“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更具优势。中国GDP突破110万亿元大关,不仅是“国富”的稳步提升,也凸显中国治理优势。

就综合国力而言,中国稳固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所言,中国GDP超过110万亿元堪称“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也意味着我国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同时也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购买力水平),预计今年中国的GDP可以达到27.8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20万亿美元和欧盟的18.4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国际市场越来越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就社会生产力而言,中国工业、农业、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数字经济规模发展迅猛,科技发展实现质量并举。2021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359.7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比上年又提高了1.2件。在5G时代,中国不仅有强大的数字经济基础支撑,而且在数字货币应用场景方面走在全球前列。在虚拟数字货币游走在野蛮生长、疯狂炒作时,当全球主要央行还在为虚拟数字货币缺乏监管而坐而论道时,中国央行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并加强监管,有力避免了金融风险。

就民生福祉而言,“国富”“民富”密切相关。114万亿元的GDP,不仅意味着中国全面实现小康,也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了坚实的国力保障。“国富”大蛋糕,让民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202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超过1.2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门槛。这不仅意味着中国突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难以突破的“中等收入陷阱”,而且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跨入高收入国家门槛。

疫情期间,中国更具全球观和强国范。2021年,中国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引擎,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25%左右,中国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巨大支持。此外,中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仅确保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也为全球提供了积极抗疫的中国方案。相比与病毒并存的消极抗疫,中国抗疫不仅更具人文关怀,也更有助于经济复苏。

当然,中国也有发展短板。譬如,中国人均GDP依然未达到高收入国家标准,而且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从2021年分季度看,经济增长面临着下行压力,因此,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依然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