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强行“躺平”难过抗疫关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经济日报发布时间:2022-01-18 12:45:18

郭 言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显示,全美1月10日当天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接近150万例,同期欧洲有关数据也频频创下新高。面对汹涌的疫情,欧美一些政客依然醉心于个人政治私利,对严格科学防疫摇摆不定,极力淡化疫情危害,甚至抛出一些匪夷所思、招致诸多争议的政策,不仅于事无补,甚至无异于“火上浇油”。

淡化疫情的抗疫政策正在演变为现实危机。英国近日宣布将原来的10天隔离改为加入测试后最快7天解除隔离,美国甚至把隔离时间减少为最短5天。缩短隔离期往往要在疫情稳定、对病毒深入了解的情况下才可行。对于传播性更强的奥密克戎毒株,其具体危害仍有待研究,目前尚不清楚何时才能有效控制。强行缩短隔离期只会误导公众,进而引发更严重的疫情传播。美国传染病学专家福奇甚至无奈承认,奥密克戎毒株在美国将感染“几乎每一个人”。在美国不断刷新单日确诊病例数纪录的同时,2022年第一周,英国已有超过430万人感染新冠病毒。

疫情影响并不局限于对欧美民众健康的侵害,对经济的冲击也正进一步加深,并引发全球经济结构深层次震动。

一边是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难续。在供给端,疫情造成部分地区难以开工,全球供应链效率下降,运输成本大幅上升,供应严重不足;在需求端,支撑经济复苏的需求不断扩大,进一步加重了全球供给短缺。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积弊在疫情下集中爆发,也制约了全球供应链恢复。疫情最严重的美国,其供应链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美国当局频繁强调供应链危机不久就会缓解,但时至今日尚未出现显著变化。

另一边则是通货膨胀高烧难退。美国劳工部最新数据显示,美国2021年12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2021年通货膨胀率达到198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严重的通胀重挫民众信心,迫使美联储加快政策收缩步调,其可见的外溢效应给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世卫组织日前表示,新冠肺炎将逐渐变为地方性流行病。这一判断反映出全球控制疫情的强烈意愿,但能否在短期内实现仍待观察。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球携手抗疫,通过加强疫苗接种、严格落实防控举措等途径实现。在新冠病毒仍不断演变,比流感更加难以预测的情况下,类似欧美一些国家摇摆不定、牺牲更多民众健康的“掩耳盗铃”式抗疫,既不科学,也极其危险。试图不计后果地以“躺平”姿态“闯”过疫情高峰,恐怕只会带来更加恶劣的后果。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