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枕”在侧 人当以时刻醒之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0-12-23 09:50:26

林鲁伊 丁荣

“响枕”是一种内装石子、转动即响的枕头,有的还侧置铃铛,人稍一动,铃响人醒。古代读书之人用“响枕”来提醒自己惜时苦读,既实用又有警示意义。明人著《瓦夷考》有一则关于瓦枕的记述:“武孟为武冈州幕,得一瓦枕枕之,闻其中鸣鼓,一更至五更,闻鸡三唱而晓。武孟破之,其中有机局,识者谓诸葛亮鸡鸣枕。”诸葛亮读书兼种地,后辅佐二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独有偶,传司马光幼时,也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用圆木做的枕头,睡觉时只要头部稍动,枕头便发出响声,促人醒读书。

由此可见,响枕本身的功能在于提醒时间。其具备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功能——推而释之,“响枕”频动,在于律己言行、修身养性,在于廉洁奉公、守纪遵法,在于心无旁骛地为人民服务。回溯近年来反腐风暴中的成绩,深有感触:腐败者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究其缘由,相当多的是他们有意忽略和漠视了自己的和来自外界的“响枕”——面对“响枕”,他们完全就是仍然在“装睡”。人有“响枕”在侧,犹如日日具备“三省吾身”的谦恭和谨慎。古人如此,当今的我们同样需要这“三省吾身”的道德修养。

大节拒绝小许事、立身藐视一小步,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尘脱俗?处世不会退一步,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堂正为人?这就需要具有高尚的追求与志向,需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需要以“响枕”来约束自己,以防逾矩,但倘若怀蚍蜉撼大树的狂妄、蝼蛄不知春秋的无知,即使有再大业绩,听不进任何的“响枕”,也与“做人堂正”无缘。注重修身养性不是“附庸风雅”,而是自省的真诚过程和高尚情怀——“响枕”的功能,大抵如此吧。

笔者由“响枕”想到另一个故事。1907年到1917年,加拿大一座大桥先后两次在建造中垮塌,近百人死亡。而事后调查表明,施工时有工人发现缺陷,但被“学院派”设计者嗤之以鼻。5年后,加拿大七大工程学院痛感悲剧,将倒塌的残铁废钢一并买下并打造成一枚枚戒指,发给之后的学院毕业生。为了铭记,也为了纪念事故中的死难者,戒指被设计成如残骸般的扭曲形状,后来这传统就延续至今。

那一枚枚的工程师之戒,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戒指。它们是死难者的血肉,是工程师心里的警钟,是时刻回响在耳畔的“响枕”。它们不及钻石珍贵与永恒,但却随时提醒着工程师所肩负的他人脆弱短暂生命的责任。可见,任何人或事都应有“自省”和“他省”的“响枕”,这对于修正自己人生航向、涵养高尚品德乃至保护生命财产,是多么可贵!

从近年来披露的一些贪官剖析材料看,很多人之所以走上贪腐歧途,主要就是缘于信念的根基坍塌,过于放大自己的“蕞尔小事”:太在意自己的官职大小,太在意他人的灯红酒绿,太在意自己手中权力太小,全然忘记了组织培养和人民信任。从愁苦郁闷到心态失衡再到“小试身手”,渐渐地,藐视所有的法律和纪律,罔顾时刻提醒自己的“响枕”,在政治意识、规矩意识、道德准则、身心修养和廉洁自律前,成为一个永远也叫不醒的“装睡”者,放纵言行,导致终陷囹圄,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悲剧。

2014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南兰考县考察时指出:“这些年,从酒桌上倒下就再也没有醒过来的干部有之,连续几天‘砌长城’而突发疾病的干部有之,‘春宵一刻值千金’的荒唐行径被人把视频传到网上的干部有之,沉湎于不良嗜好被人拉下水的干部也有之,教训很深刻!”总书记忠言震耳,给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每个党员干部都不能“装睡”,而应当给自己装一个“响枕”,提醒自己惜时勤政,须臾不可懈怠。

“响枕”的故事一再警示我们,干部的品德节操修行要须臾不放松,要让党纪国法的“响枕”如高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警醒着我们,以“江海不辞细流,泰山不辞细壤”的慎小慎微慎独,从高尚处着眼、从小节地涵养,让伟大的信念永远在心中扎根。唯此,信仰的大纛才能高高飘扬。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