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全球化进程助推中国脱贫成功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北京青年报发布时间:2020-12-21 09:54:16

王辉耀

贫困是有史以来人类发展的难题,也是21世纪全球化发展的最大挑战。12月14日,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60多个国家及地区、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余位代表参会。作为论坛的一部分,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国际青年领袖减贫创新交流分论坛”16日在线上举行,全球资深意见领袖和各界青年领袖代表围绕减贫展开对话,认为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丰富减贫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作为今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共减少贫困人口8.5亿多人,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创造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全球化,这是中国减贫的巨大动力。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曾说,如果想要减贫,贸易是比援助更好的良药。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GDP扩大10倍多。1992年,中国国际总贸易值是660亿美元,处于绝对贫困中的人口占56.7%。到2018年,中国国际总贸易值达到4600万亿美元,同比增加28倍,而贫困率已经低于0.5%。WTO和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国际贸易对减贫具有明确、积极的影响,如降低贫困人口消费品价格,增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贫困者进入海外市场并获得更好回报机会等。

作为超大国家、超多人口国家,中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

此外,政府实施对口支援项目,大力推广基础设施扶贫、产业发展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持扶贫、健康扶持扶贫、社会救助扶贫、生态环境保护和补偿扶贫等。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近千亿元,援建产业扶贫项目超过8000个,帮助10.44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扶贫。近年来,扶贫项目全国一盘棋,精准扶贫、科学扶贫、数字经济扶贫等新模式应运而生,全社会各方力量因贫施策、因地决策,使几千万人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脱贫。

确保脱贫不返贫,是脱贫攻坚战中不可忽略的环节。进一步放开宅基地政策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助力脱贫攻坚。放开农村宅基地流转限制,推动宅基地的私有化、产权化,可以让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尤其是80后和90后已经“城市化”的农民工享受土地流转增值的收益,为他们融入城市奠定基础。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中国每十年左右会有一项重大政策创新,释放巨大红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解放农村生产力,实现从短缺经济到富裕经济的转变。1994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将城镇住房商品化、货币化带动之后几十年房地产市场繁荣。

2001年加入WTO,中国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中国由富变强,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代,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中国连接世界,进入移动支付时代。2020年代,宅基地产权化可望实现农村闲置宅基地集约利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双向流动,为6亿人创造财富。

实现脱贫需要国际多边合作,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仍有很多地方处在贫困中,这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教育、贸易投资、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多边合作是减贫的重要途径。尽快落实WTO改革,为在华外企提供更多政策与市场的支持,以推动世界减贫事业发展。同时,数字经济新基建作为新动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中国可与全球在数字领域合作,推广数字技术、设立标准,以及提供高质量服务。

贫困和反贫困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的脱贫成就对世界反贫困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转型,成功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是抵制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以及减少贫富差距最好的实践,是中国对国际扶贫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是中国最大的软实力。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减贫可以此为鉴,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全球化进程,共同推进全球成功脱贫。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