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拒证乌龙”的报道瑕疵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20-12-18 14:47:47

杨 悦

现代版“农夫与蛇”反转了。

12月8日,广东东莞网约车司机艾先生车上的一名婴儿突发疾病,艾先生连闯三个红灯紧急救人,事后联系乘客作证以撤销罚单时,乘客却称“跟我没关系”。此事引发广泛关注后,交警部门证实医院给错了电话,此事系“乌龙”,司机和真正家属见面相互道歉。

网友感慨“这是一个令人开心的反转”。的确,网友骂错人了,但前后180度反转的态度是“尬怒”吗?与其责怪网友媒介素养不高,没有理性发声,不如反思报道对受众的误导。如果具有权威性的专业媒体都不可信,没有真实客观呈现事实,又怎能苛求受众区分青红皂白?

复盘此事,为何司机和错认家属都没有发现打错电话?平台为保护乘客隐私拒绝提供桂先生电话,医院错误提供了同时间段、同乘网约车的相似症状患者家属电话。据公安局调查发现,艾先生给患者家属打电话时,并没有直接说要对方作证,而是互相寒暄,两人对话沉浸在重叠情景中,其实“不在一个频道”。若记者从艾先生那里拿到错认家属联系方式,核实之后就能发现错认,从医院方对接司机和真正乘客,真相不难揭开。

某种程度上,新闻反转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事实的呈现不是一蹴而就的,总是从隐到显,从不足到丰盈;人们的认识也是从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正如马克思在《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中提到的,新闻报道和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反转是报刊有机地运动过程的形象体现,是动态、持续的新闻真实过程。但是,这些都须架构在真实基础上。

此次“拒证乌龙”,明显违背了整体真实——司机确实为救人闯了红灯,家属也拒绝作证,但这种真实为何最终滑向失实?以点代面的逻辑扩散不可取,片面真实不等于整体真实。整体真实的核心要求是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对照此事,一个核心疏漏就是,在司机艾先生和真正涉事乘客桂先生的二元关系中,报道只呈现了司机的说法,另一当事人被隐匿,违背了平衡报道立场和全面、公正要求,此为隐患。

尤其在违背常理的“忘恩负义”反常信号提示下,除了感叹“莫名其妙”“不可思议”“不可理喻”,媒体是否应审慎追问“为什么”?事前核查的分内之事不应移交给受众,“先过滤,后传播”不该让位于“先传播,后过滤”的新闻传播模式。事实上,通过报道前事实核查,这个“乌龙”完全可以避免。媒体公信力的丧失就是从桩桩件件本可以避免的反转新闻开始,等公众的信任消耗殆尽,媒体的公信力便荡然无存。

若有媒体能够审慎对待,及时求证核查,寻求平衡报道立场和信源交叉印证,引导新闻和舆论走向,则既展现了新闻专业操守,也能主动应对新闻反转,增强自身的公信力。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