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即过户”案再敲安全警钟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广州日报发布时间:2020-12-18 10:34:49

胡俊

近段时间,不少媒体都报道了与刷脸相关的新闻,内容不一而足,但几乎都让人“细思极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闻发生于广西南宁。今年6月到10月,当地一些业主委托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工作人员韦某卖房遭遇诈骗,数十名业主被刷脸后房屋即被过户,案值达上千万元。据报道,韦某是使用“邕e登”App进行不动产转移登记的,这个App是南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推出的线上业务办理平台。目前,韦某已被公安机关抓获,而南宁有关部门也将对“邕e登”App进行安全升级。

这一案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刷脸不仅是个时髦玩意,也会成为危险之源。对于像刷脸这样的新技术,我们有必要秉持两大原则,在推进新技术与确保安全性之间找寻平衡点。

其一,如非必要就不必要。近些年,刷脸应用越来越广,但其中一些应用实在没必要。如某些刷脸出入应用,若说是为了便捷,但好半天刷不了脸反而拖累出入速度;若说是为了防盗,但其实只是“防君子难防盗贼”。要确保必要原则执行到位,一方面需要法律有力保障。即将实施的民法典提出,处理人脸在内的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另一方面则需要公众敢于较真。在这方面,法学界人士已做出榜样,先有浙江大学法学博士郭兵状告杭州野生动物园刷脸入园,后有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对自家小区刷脸门禁说不。唯有法律与公众相向而行,齐齐发力,方能为无序狂奔的刷脸套上缰绳。

其二,要把安全想在前头。因为刷脸技术自身目前的局限性,也因为当下在人脸信息收集方面“重收集、轻保管”等弊端的存在,人脸信息诈骗已成为一种新型违法犯罪方式。今年8月,还有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换脸”,骗过平台人脸识别,从多个网络平台盗取个人信息。这些案件的发生提醒我们:启用人脸识别,必须把安全想在前头,要在刷脸之外辅以其他技术手段为安全加码。

劳东燕教授曾在谈到人脸信息滥用风险时表示:“技术可能会把社会带向一个跟我们追求的目标彻底背道而驰的方向。”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让刷脸等新技术更多地造福人类,而不是为祸,有关部门、技术提供者、技术使用者及公众等社会各方都要积极行动起来。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