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锦旗背后的反思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20-12-08 10:45:15

孙文静

“作业完成不好,叫家长;字写不好,还要叫家长。如果我们家长什么都做的话,还要老师做什么。”近日,一则“家长送老师‘不作为’锦旗”的视频引起舆论关注。徐州教育局称,该视频内容纯属虚构,“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并已申请警方介入。

又是一起“网络谣言”,视频内容刻意抹黑教师形象,制造家校矛盾,在经过互联网的放大传播之后,社会影响尤其恶劣,造谣传谣者也必将付出代价。不过,除依法追究责任外,仍有必要追问:造假视频能够在网络大肆传播,是不是击中了社会某些痛点?

说到底,“不作为”锦旗背后折射出的,是家长对老师教育方式的不满,是不和谐的家校关系。学生作业由家长批改、教室卫生由家长打扫、点赞转发各类消息也需要家长完成……前段时间一位家长怒呼“退出家长群”,更是引发公众对学校、老师的集体吐槽。也正因如此,视频内容引起了广大家长的情感共鸣,为网络谣言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立法先行,规范家校关系是正解。好在一些地方主动作为,积极出台了有关文件。如太原市教育局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各学校不得指派家长参加本该由师生完成的事宜;辽宁省教育厅规定,对于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的教师,一律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各地的规范性文件密集出台,或将有助于把不和谐的家校关系拉回正轨。

“谣言止于智者。”互联网时代,我们不苛责每个人都是“智者”,但提高识别、防范谣言的能力却应成为互联网弄潮儿的共识。此外,既然谣言是对现实的歪曲反映,那梳理谣言展现的逻辑,反思谣言背后暴露的社会问题,更应是打开谣言的“正确姿势”。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