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限薪令还要看效果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环球时报发布时间:2020-11-26 11:39:17

汪大昭

25日,中国足协将又一轮职业足球降薪方案推出。降薪又不是比赛,怎么也是一轮一轮的?二十多年前,中国足球顶级联赛实行职业化没几年,球员腰包急速鼓胀,国字号球队战绩总不如人意,越来越大的落差引起社会普遍不满,中国足协首次决定限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限薪令,有俱乐部老板冷冷地表示:“这不是逼着我们做两本账吗?”

此后,限薪的话题多次进入足协和俱乐部会议的议题,甚至新的限薪办法未及实施,便已听说有了新的对策,道高还是魔高,猫捉老鼠的游戏还没分出胜负。

近几年,从美国篮球NBA联盟到欧洲足球五大联赛,都发生了限薪风波。与中国足球的不同之处就在那里的竞技水平从来不差,限薪既不会影响球员的技术能力,也不会降低比赛质量。欧美职业体育的问题是整顿市场规范,贫富不等的俱乐部组织强弱不同的球队,共同构成了竞技大舞台。无视必要的均衡,任由强者越强弱者越弱,马太效应将使整个联盟遭到报应。于是,为维护职业体育健康发展,必要的限薪应运而生。

在中国,足球和篮球是职业化程度最高的项目,公众对其竞技水平和观赏价值的需求也相应地高出一截。二十年前,水平不算很差的国内球员与能力和知名度都不高的外援同场竞技,如今,球技赶不上前辈父兄的国内球员沦为配角,全球名帅领着大牌外援在中国的赛场上独领风骚。价格被哄抬到远离价值的高度,老板居然还玩得下去,岂非咄咄怪事?由此带来的已不是一般的风险,也早就跨出了足球范畴。

此次降薪幅度之大、罚则之重,均超过以往,也超出舆论预期。制定重典,是认识上对职业体育和市场规律的醒悟,还是方法上对以往雷声大雨点小的改进,只有看到效果才知。人们想知道的是俱乐部老板和球员都准备好了吗?

(作者是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