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文创IP“易打不易守”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广州日报发布时间:2020-11-26 09:05:00

刘冉冉

2021年快到了,身边朋友开始秀文创日历。恰好在近日,故宫出版社现身打假,向中央网信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举报某电商平台和部分批发图书市场销售盗版《故宫日历》。上网一搜,许多文创IP都不胜盗版之烦。“让侵权者付出高昂代价”的讨论也不绝于耳。

身处互联网时代,普通纸质日历不仅过时且不实用,可文创日历依然被年轻人追捧和收藏。这些企业将文化创意融入传统商品并使之焕发新的市场生命,其“跨界走红”为我们带来思维上的拓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启发。

侵权者通过低价策略拦截市场销量,令原创者无法获得应有的市场回报,导致创作热情受挫,不愿再投入资源用于创新,李鬼之害,人尽皆知。侵权现象屡禁不止,源于维权成本高而收益小,就算侵权者被清算,受害者也得不到多少赔偿。得不偿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法不责众的尴尬局面。

所幸的是,顶层设计正在不断完善。去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剑指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接下来就是文创企业如何用好政策,再次发挥“跨界”优势,为行业从小立好规矩。同时应注意做好分工,别让文创者一边绞尽脑汁开拓市场需求,一边应付各种侵权问题。

面对这一新事物,不妨用新思维来维权。由于不同于以往打游击式的侵权盗版,线上销售已经成为拉动文创产品的重要驱动力,不妨尝试电商平台与出版社及民营书商基于深度合作,通过大数据,综合使用线上防控、线下打假等多种手段,共同解决行业难题。

那些蹭原创IP流量者,有意“参与”文创事业,又不愿意下真功夫,有关部门是不是可以因势利导, 把这些中小企业拉回正道,扶持他们转型升级,融入打造优秀传统文化IP的过程中,为文创事业做加法?

在数字经济时代,打造文创IP比以往更容易,但守IP更难。难在需要社会各界应对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情况,各出新招、奇招。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IP的市场优势正在转变为数据优势,作为大众消费市场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打造国家文化符号、促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倍加珍惜。

通过顶层设计与社会共识“共振”,在行业规范中既堵又疏,方可撕开“老皇历”,让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