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连续性,稳政策就是稳预期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广州日报发布时间:2020-11-25 14:57:26

练洪洋

1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负责人视频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李克强指出,要充分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实事求是、长短兼顾谋划下一步发展,保持政策连续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如果画一条疫情防控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曲线,那么,一定存在着一条曲率相似的曲线,那就是政策供给曲线。面对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政策出台频度、支持力度堪称空前。可以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就业民生较好保障,国民经济稳定恢复,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与国家宏观政策发力、地方政策主动加力密不可分。

回看来时路,不难发现,在助推第三季度经济增速“转正”过程中,涌现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好政策、好做法,譬如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今年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中,应下达地方的1.7万亿元,已有1.57万亿元下达到市县使用单位,有效补充地方财力,保证了减税降费到位,有力支撑了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支持了重大项目建设和脱贫攻坚,保障了基层正常运转。从当前来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快速、精准的优点,已在实践中得到印证。

有就业有收入就有消费,就业被摆在“六稳”“六保”的首要位置。在就业优先政策激励下,我国就业形势持续改善。国家统计局11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在稳就业、保就业的过程中,全国各地纷纷加码,出台措施支持就业,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如广州,积极落实“暖企15条”“稳增长48条”等政策,出台“进一步促进就业”2.0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创业担保贷款等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稳定岗位,稳定重点群体就业。

好政策惠民生,政策效能直接转化为民生福祉。如国家发改委联合教育部等13个部门于10月印发的《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其中提到“完善‘互联网+’医保支付政策”,将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11月2日,国家医保局印发文件,明确提出支持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对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医保支付政策。线上医疗可刷医保卡,功在扩内需,利在惠民生,实乃善策。

保持连续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让好政策留下来,继续发挥政策效能是当前及未来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稳政策才能稳预期。“稳预期”是“六稳”之一,它不仅是实现其他“五稳”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推动改革发展的动力源泉。政策稳定,有利于推动市场主体围绕政策目标形成稳定的经济行为,从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另一方面,好政策不仅是“止痛药”,也是“长效药”。在全国各地今年密集出台的政策中,虽然有时效性极强的短期策略,但大多数是立足未来的长远之策,新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便是如此。10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要总结今年做法,研究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有许多成功经验要在坚持中完善、在完善中坚持。

好钢用到刀刃上,好政策要直面市场主体、直面基本民生。保持政策连续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要瞄准市场主体、基本民生这一靶心,精准发力,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