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差评师说不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20-11-20 11:17:53

杨悦

“1200全删,还有十多个没评”“现转现停,不然换执照都搞你”,外卖店主赵某近日遇到了职业差评师,对方索要1800元未果,他的新店被恶意差评连续攻击近半个月,店铺评分和销量急转下降。另一家店铺店主李某也遭遇职业差评师勒索,最终支付1300元息事宁人。

不可否认,现实中一些职业差评师以操纵差评为筹码向店主索要钱财。从电商平台到外卖平台、从不定数额到小数额、从单个差评师到职业差评机构,恶意差评随电商环境不断“进化”。虽然相关法律一直在不断细化完善,但监管与业态发展之间存在时差,恶意差评行为在不断演变,各方应对应从事后维权向事前防御转变,展现更加积极的姿态。

删除差评的价码不超过2000元,意味着单次金额未达到敲诈勒索的入刑标准。但是,把恶意差评作为职业的通常是惯犯。若两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即使单次敲诈金额不足2000元,也构成敲诈勒索罪。

然而,两名店主虽选择报警,却由于只提供转账记录,证据不足,未获立案。这暴露了店主自我保护、固定证据意识不强的问题。职业差评师之所以专选刚开业不久的店,无非是觉得店主没经验、耗不起,只能乖乖就范。因此,店主群体要增强反制意识、完善应对措施,才能更好地破解职业差评师的游击战术。

另外,一般情况下,面对职业差评机构持续不断的轰炸,个体店主很难扛住压力。先前有淘宝店主成立了“反恶意差评联盟”,在各种平台曝光职业差评师,将其纳入卖家黑名单。在其他平台经营的店主可以借鉴思路,将职业差评师识别出来后进行交流,共同抵制。这既避免了职业差评机构以多欺少,也利于新店主在交流中快速成长。

从平台角度看,职业差评师从电商平台流向外卖平台,平台监管体系不成熟是重要原因。外卖平台接到多个关于职业差评师的问题反馈,就目前成效来看,存在治理难题。“系统自动识别+人工受理”的思路值得点赞,在此基础上,不妨借鉴电商平台成功治理经验,例如增设恶意评价追溯删除功能、大众评审制度、失信者黑名单制度等。

明者防祸于未萌。外卖平台除了筛选剔除恶意差评,更要对职业差评师形成震慑,从源头肃清。2018年11月,全国首例电商平台诉差评师案审理,阿里巴巴诉3名职业差评师获胜。让恶意评价行为承受法律代价,展现了平台追责的决心,为平台预防恶意差评行为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目前,人们在网购中已经愈发理性了。正如网友所言,清一色的好评、差评都值得警惕。尤其在食品行业,卫不卫生、健不健康、好不好吃才是网友真正关心的,最值得信赖的是质量而非数据。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