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新期待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20-11-16 11:00:46

李志勇

第三届进博会设立“非遗客厅”,展出国家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0余项,向世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将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决战脱贫攻坚等融入其中,用学术交流、吟诵表演、艺术赏析等形式让诗歌走进群众、讴歌时代……近期,我国文化领域活动不断,有效发挥了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用。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成为我们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市场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正在不断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进。一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指标跃居世界前列,新闻出版、影视创作的规模居世界首位,影响力和质量不断提升。最近播放的纪录片《英雄儿女》,对百名志愿军老战士进行了抢救式采访,用大量丰富鲜活的史实,让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引发观众强烈共鸣;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描绘了小康生活美好画卷,热情歌颂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取得口碑和票房双赢。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也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博物馆人头攒动到好演出一票难求,从传统文化节目持续火爆到文旅融合引来旅游热……目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经从“有没有、缺不缺”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文化和旅游供给也从数量追求转向品质提升,对文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全会《建议》专门用一个部分对文化建设进行部署,提出今后5年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对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体现的是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坚守。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近来,一些国际机构和智库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对未来更自信更乐观。支撑这一调查结果的,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使得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新期待。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家强盛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文化繁荣。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文化强国建设必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群众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