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20-09-30 08:05:00

田东江

从2018年起,传统节气“秋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意谓农作物收获丰盈。“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唐太宗的观点。

前人极其重视农业生产,视之为一切之“本”。成语“舍本逐末”,比喻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次要的部分。而此中之“本”,原初意义即指农耕,“末”指工商。《汉书·食货志》载,贡禹有言:“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民坐盗铸陷刑者多。富人臧钱满室,犹无厌足。民心动摇,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他觉得,应该“使百姓壹意农桑”。当然,到“本末倒置”问世的时候,“本”“末”又分别成了树根和树梢。

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还在于天子的“示范”推动。《礼记·月令》云,孟春亦即春季首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开年即有此举,意谓岁事莫重于农。届时,“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耕地的家伙都自己“亲载”。但这终究只是一种仪式,所以“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象征一下就可以了,推,“以耜入土也”。仪式结束,则“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开怀畅饮一番。接下来的事要具体落实,则“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田,田畯,主农事之官,这时要住在当地,靠前指挥,举凡“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天子的“示范”传统一直得到延续,北京见存的先农坛,是明清两代帝王躬耕之时的载体。

如果说这些是实操,那么属于“三观”层面的,还有祭社。社,土地神。《国语·鲁语上》,“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孝经纬》云:“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报功也。”所谓报功,就是祭社,每年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5个戍日。如甲乙丙丁等干支计日一样,戍日也是每隔11天便有一个,第5个,意味着是第45天。推算下来,春社时值春分,秋社时值秋分。就是说,既要在春耕以前祈求社神的保佑,也要在秋收以后感谢社神的恩情。鲁迅先生的《社戏》,描写的是清末绍兴乡间祭祀土地神时,如何上演酬神祈福之戏。

土地神亦称社公。《后汉书·费长房传》载,费长房遇一老翁,给了他一杖一符,长房“遂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及驱使社公”,土地神都听他的。费长房“或在它坐,独自恚怒,人问其故,曰:‘吾责鬼魅之犯法者耳。’”不过,对土地神最不恭敬的还是孙悟空,简直就是呼来喝去。《西游记》里,悟空每到一地遇到挫折,首先要找的往往就是土地。如第七十二回,唐僧给抓去盘丝洞,悟空不知道蜘蛛精吐出的丝绳是什么东西,许是比较生气的缘故,不是把土地叫出来了事,而是“捻一个决,念一个咒,拘得个土地老儿在庙里似推磨的一般乱转”,搞得连土地婆也看不过眼了。钻出来后,土地“战兢兢的,跪在路旁,叫道:‘大圣,当境土地叩头”。

前人从来不掩饰对丰收的渴望,适时来场冬雪,亦呼之“瑞雪”,认为“兆丰年”。一旦丰收,报功也便成为必然。《诗·周颂·丰年》云:“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描述的就是丰收之后大报的情形。“万亿及秭”,郑玄认为“以言谷数多”。姊,郭璞注《尔雅》曰:“今以十亿为姊。”十亿未必确数,而是形容丰收之年粮食之多。程俊英、蒋见元先生认为,这一首是秋天丰收后祭祀时所唱的乐歌,其中,“为酒为醴”是诗眼,前此三句说明酿酒醴的原因,后此三句说明酿酒醴的目的,“寥寥数语,朴实无华,却将祭祀的原因、目的、对象和祭品等都道尽无遗”。

《游山西村》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名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出的就是丰收之年农村的宁静、欢悦气象,诗人的心情也相当开朗明快。接下来的“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则说到过完这个好年之后,春社又快到了,该向土地神祭献了,流露出对这个古老乡土风俗的赞美。对末两句,“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人申述了因为主人待客殷勤,自己想随时乘月而往的心愿,金性尧先生指出:“但亦只有年成好才能这样。”

《后汉书·明帝纪》载永平十年(67)诏曰:“昔岁五谷登衍,今兹蚕麦善收,其大赦天下。方盛夏长养之时,荡涤宿恶,以报农功。百姓勉务桑稼,以备灾害。吏敬厥职,无令愆堕。”表明前人已将丰收之后的报功关联并提升到了国家治理的高度。王符《潜夫论》更阐发了一个理论:“君臣法令善则民安乐,民安乐则天心慰,天心慰则阴阳和,阴阳和则五谷丰。”接下来,“五谷丰而民眉寿,民眉寿则兴于义,兴于义而无奸行,无奸行则世平,而国家宁、社稷安,而君尊荣矣”。这些由顶真句式引申出来的阶段性目标,逻辑上层层递进,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而“法令善”最为根本。以丰收来倒推,未尝不是前人借助天谴来实现主张的一种策略。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