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300万在读研究生“潜心治学”,可行吗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红网 发布时间:2020-09-25 09:30:00

都大伟 

9月22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并解读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文件是在7月29日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的背景下,由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共同制定。(9月23日 中国政府网)

就在《意见》发布的今天,我国的在读研究生规模已突破300万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数字。而在研究生数量不断高企的同时,一系列严峻的研究生培养问题也在不断暴露——而前者和后者可能有潜在的因果关系。就近两年的媒体所披露的新闻而言,被曝光的研究生培养问题包含研究生精神压力、师生关系紧张等,但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学术培养质量的参差不齐,特别是学术不端问题。《意见》对培养质量问题和其他问题均作了回应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顶层抓手,确实给人以清风拂面的力量感。

不过,任何顶层设计在向下推行的时候,都需要预先性的冷思考。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意见》提出全面从严加强管理的五点举措,提出要“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但现实情况是,规模如此庞大的研究生群体,真的能够统一用“潜心治学”保证吗?

确实,“潜心治学”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理想化目标。但究竟何为“潜心治学”?谁来制定“潜心治学”的标准呢?如果让一部分专家学者制定,那么“潜心治学”的标准很可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爬梳故纸堆”——但出于现实考虑,绝大多数研究生都做不到。如果让毕业出口端的企业雇主制定呢?那么“潜心治学”的标准很可能是“现学急用,立竿见影”——这当然是现代职场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但总让人感觉学术味儿又差了那么一点点。如果让大众和媒体制定呢?那么专业性根本无法确保。因此,不尽快搞清楚“潜心治学”的标准,那么它将永远都只会是一页停留在纸面上的空言。

对是否能保证300万研究生“潜心治学”的第二个斟酌点是,300万这样的庞大规模,其实由不同种类的研究生组成。除了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和博士外,数量正在急速增加的专业型硕士和非全日制的在职研究生,也要纳入考虑范围。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毕业标准并不一样,甚至大相径庭。要求学术型硕博“潜心治学”,这是应有之义;要求专硕和在职的研究生们“潜心治学”,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并不符合学位培养目标。对后者而言,调整“潜心治学”的含义和标准,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清晰的定义,分层的考虑,这是我们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关于保证300万在读研究生“潜心治学”是否可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自然也要考虑上述两者——于是,目前的答案或许既不是肯定句,也不是否定句,而是又一个疑问句。而一个清晰的、分层的句号式答案何时出现,这取决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顶层设计向下贯通的高等教育创新实践——清晰而分层的实践。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