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贵在管用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20-08-21 08:40:00

孟庆毅

“今年上半年,仅宁波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就置换各类融资债务331.04亿元,节约利息支出3.62亿元;归集闲置资金47.77亿元,增加存放收益1.96亿元。”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报道了浙江省宁波市坚持问题导向,堵塞国资管理漏洞,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让国有资产收益“颗粒归仓”做法。漏洞虽然已经堵住了,但背后存在的制度短板,却值得我们举一反三。

“制度笼子粗枝大叶,存在明显漏洞,执行制度不坚决、搞变通,监督管理留暗门、开天窗……”从报道中,不难看出,正是由于制度疏漏和管理粗放才会导致部分国有资产家底不清、监管不力、效益不高等,甚至出现加价转租赚取差价、将房产占为己有、私分国有资产等严重问题。事实上,这些并不限于某个地区或部门,具有一定普遍性,只有让制度更加精细管用,才能从源头上加以遏制。

制度建设是个精细活,要有绣花一样的耐心细心,也要弘扬“工匠精神”,做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如此才能盯住权力运行的风险点,强化监督管理的薄弱环节。比如,“江北区实行部门资产‘一本账’,建成并运行国有资产综合管理平台,辅以资产云图、报表查询、资产地图等管理分析模块”,“奉化区国资管理中心编制形成3大类17项国资监管事项清单,搭建国资监管信息化平台”……只有依靠制度性举措,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将笼子织得更细更密,才能有效强化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为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提供更有力保障。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避免问题重复发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其置于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制度之中。制度规定不在多,而贵在精细、管用。一方面,在制定环节,要尽量把制度设计得既严谨又缜密,避免出现牛栏关猫、大而无当。另一方面,在执行环节,要增强制度可操作性,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体检,严防制度在落实中出现“说在嘴上、挂在墙上”的现象。同时,还要注重及时纠偏,纠正偏离制度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真正使制度落得下去,能接地气,用着有效。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