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20-08-18 12:31:19

向贤彪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墨子》中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诸葛亮说“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司马光提出“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等等。这些都能看出古人对用贤用才的重视。


“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懂得用人,就是要不论出身、不重资历、不看地位、不避亲疏。古人提出“建官惟贤,位事惟能”的思想很有价值。周文王渭水访贤,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成就一番大业。姜子牙、商鞅、韩信、卫青、诸葛亮、周瑜、王猛、薛仁贵等贤臣名将,都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结果。粟裕一步步由士兵成长至将军,在战争实践中锻造出非凡的军事运筹和指挥才能。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对粟裕大胆任用充分信任,堪称使用人才的精彩之笔。


清人申居郧说:“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从浙西得到“四贤”,欣喜不已。他根据四位才子各自的长处予以不同使用:刘基善于谋略,就让他参与军国大事;宋濂长于诗文,就叫他主理文化典籍修撰;叶琛和章溢有政治及组织才干,就派他们担任地方大员。如此,使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用其所长,尽其所能,则人才不匮、事业长青。


“才”犹“材”也,良将无弃木,善用人者无废材。识人用人不能求全责备。只要品德良好,有真才实学,就可以用其所长。牛顿是物理学家,但不善辞令;孙膑是军事家,但未必能亲临前线;陈景润是有名的数学家,但可能不擅长教授数学。不能因此说牛顿的三大定律无价值,孙膑的兵书对作战没用处,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就是错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实践证明,即使有短处、有缺点的人,只要发挥其长,避其所短,也能让他们各展其能、绽放精彩。


人才不仅在于发现,还在于使用。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历经宋、齐不用,身为虞大夫而虞国亡,后来在秦国主政,却促进了秦国的崛起。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何也?“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司马迁一席话道出了其中奥妙。倘若不量材而用,视宝玉为瓦砾,人才与庸才又有什么区别呢?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没有干成干好,问题的症结不是谋事谋得不好,而是干事时用人不明,用人不当所致。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是基础,“用”是关键。人才当以用为本,当以用好为要。如果只把人才当作“花瓶”摆放,不用或者用不好人才,不仅无助于事业的发展,反而会让人才在“天生我材无人用”的叹息中终老无为,形成人才资源的浪费。敢为事业用人才,用好人才促事业,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不仅是一种正确的政治理念与政治智慧,更是推动事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向贤彪)


(责任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