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骂,骂不走心里的“林有有”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广州日报发布时间:2020-08-11 17:11:51

陈文杰

近日,热播剧《三十而已》大结局了,但关于这部剧的讨论还未停止。其中,剧中最能吸引火力的角色林有有,之前更是被一些商家挂在网上,推出不少“陪骂”“代骂”服务,有的更注明“不解恨不要钱”。

不得不说,能让枪口如此一致对准林有有,可见剧组和演员在人物塑造上下足了功夫。如同前不久的《都挺好》,揪心的剧情以及演员的出色发挥,将观众们心底的“愤怒”彻底地勾出来。而有趣的是,这两部热播剧同样是因为剧中不讨喜的角色,被挂出相似的“陪骂服务”,可谓是“同病相怜”。

其实,这种由影视剧引发的现象级“集体情绪宣泄”,更多的是观众在观影中不自觉地把自己投射到“受害角色”上,“入戏”了。然而,利用这种情绪宣泄的需要,做成商品来贩卖,是否合理呢?这值得商榷。

有人说,“陪骂”本质上算是一种情感服务,就如同陪玩、陪练、陪聊等,一个出售自己的时间,一个购买相关服务来获得心理慰藉,“一个愿卖一个愿买”,公平交易,合情合理。而且,骂的还只是一个虚拟人物,更没有道德负担和法律风险,这怎么看都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诚然,出于情感的需要,“陪骂”看似是负面情绪的泄洪口。正如不少女性观众会因“剧中人”联想到现实中的焦虑,而现实又不能提供一个渠道来宣泄时,“陪骂”的用武之地可能就体现出来了。

只不过,从停留在个位数或十位数的交易额来看,大部分人对此可能只是“一笑而过”。但对于那些“愿上钩”者,如果言语的尺度控制不好而失控,可能就会成为鼓励网络暴力的温床。而互联网的特性是容易将极少部分人的声音,无限放大,从而引起从众跟风现象。尤其是在一些不理智的情绪中,骂着骂着可能就会“上头”,做出一些更过激的事情。比如,“林有有”的扮演者就不堪其扰,暂时限制了微博评论。

虽然这一现象经曝光后收敛了许多,目前网上相关购买链接也下架不少,但是由“陪骂”引出的互联网情感类服务,只是冰山一角,各种游离于道德边缘的“陪式”服务,更应值得我们警惕,有关部门应与平台继续做好相关防范工作,避免服务形式走偏;对于那些抖机灵的商家来说,娱乐心态并非不可,但也应在正确价值观下实行。此外,如果有情感宣泄的需要,不妨求助正规心理咨询渠道,让专业人士为你排忧解难,不比无意义的发泄强?陪骂,骂不走心中的“林有有”,却有可能“骂来”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马树娟)